WFU

網站頁籤

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彳亍躓頓七十年》:恰似末代武士的一生


作者:姚泓汎



「彳亍躓頓七十年」這樣的書名大概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勾起好奇心,因為奇特的字、不確定的讀法、不了解的字義。

彳是左腳的步伐,亍是右腳的步伐,彳亍是緩慢行走的意思,把「彳亍」合成一個字看就是行。而躓頓是顛仆困頓的意思。

葉啟政教授家族從祖父到父親再到自己的脈絡,就像台灣過去的命運,在不同殖民文化間轉換,在夾縫中求生存,祖父在清領時期出生,父親則是在日本大正時代出生,而葉啟政先生出生後兩年,台灣即被國民黨佔領。

當時政權轉換隨之而來的期盼和失望參雜混合的複雜心情,是共同的經驗,讓自我被衝撞的更徹底,不同文化衝擊下,開始追尋一個真正代表自我的文化,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知識份子逐漸躍出,作為文化開創與傳遞的載體,成為時代蛻變的重要意義。

前一陣子才因為余光中先生過世又掀起滔天巨浪般激辯的鄉土文學論戰,就是當時在衝突界面上尋找認同的代表。文化本身就是政治的反射,中華文化和鄉土文化的拉扯即是反射出政治局勢的演變,甚至可以說是依附政治而生,許多悲劇也因此而起。

葉啟政教授一生旅程就像書名所示,充滿波折和障礙,從哲學領域跨到心理學領域,再到社會學領域,有些意外,有些不得不,有些陰錯陽差,但總是生命中的美好過程,他說「生命,總是經過一些意外的緣分不斷的洗煉,才逐漸得以模塑成型。」

曲折的經歷都是養分,總在合適的時間催促著成長,即便路徑並不是一開始所預期的那樣,但也不違初心的像目的邁進。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成為葉啟政教授一生中「平凡」的成就,也是在政大民族社會學系兩年生活之外,唯一的寄託,即使在台灣社會剛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時期,政治力的介入依然無孔不入,本該中立的教育與學術,也難逃魔爪,在這種環境下,守住核心價值和道德分際是很難能可貴的,同是多半時候會飽受批評,被貼上異類標籤,不過就算有再多的阻力,他還是寧死不退。

在社會需要改革力量時,葉啟政教授站出來支持學生運動,保護學生,以各種方式出聲,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而在逐漸推翻獨裁的恐怖統治之後,卻急流勇退,在幕後以不同的方式持續關心,善盡一個知識份子對於社會應盡的責任。

在回歸最喜愛的思想工作之後,學術的路上也有其風骨,實事求是,絕不造假,並且做為典範勉勵學生,帶領學生追求學問,反觀現代層出不窮的論文造假事件,顯得卑劣,失去知識份子該有的高度。

如他自己所說,自己的一生也許算不上波濤洶湧,但也是經歷許多潮起潮落,算不上什麼豐功偉業,但也是在台灣進步的歷史上貢獻許多心力。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齒科觀落陽-兄妹


作者:姚泓汎



這次她坐在椅子上不是為了自己的牙齒,而是替她哥抱怨那組兩三天就掉一次的難用假牙,試著問我怎麼辦,我也只能雙手一攤搖搖頭。

一年多前,她們兄妹一起來檢查牙齒,會來檢查牙齒是因為痛了,我還開玩笑的說她們兄妹間的默契沒人可以比,痛都一起痛,還痛同一顆牙齒,一樣要拔掉,也一樣都有吃抗凝血劑得先停藥。

後來,兩個人就不同步了,她哥沒再來過,而她開始漫長的治療,這個漫長的時間軸是斷斷續續的,很多時候我們在等待,等待生命的窄洞有一絲縮身穿過的機會。她快七十歲了,一個大病小病交相肆虐的時期,某一陣子心臟要裝支架,又某一陣子跌了一跤腳摔斷了,回診的時候,她會一五一十的報告那些她沒來的日子是怎樣的波濤,甚至她的婆媳問題和柴米油鹽醬醋茶。

大雨滂沱的時候她會搭計程車回診,除此之外都是她哥載她來的,他們兩個都胖,擠在一台小摩托車上顯得擁擠,後來,她哥再也不走進診所了,即使是烈火焚燒般的夏天,依然放棄室內的冷氣,獨自一人在外頭抽菸,一根一根接續著,等到她看完牙齒。

她跟我說她哥是因為不好意思才不走進診所,在初診後的一個月後他早已經在其他診所把假牙做好了,是朋友介紹的「老醫師」,純粹因為價格,那個當下是很憤怒的,不是因為他的選擇,而是「老醫師」的無良。

她的牙齒前後也治療了一年,前幾個月還問過我幾次,為什麼她要治療這麼久,她哥一個月就全口治療完,已經可以吃東西了。

現在她一副欣慰的樣子,同時也擔心她哥的牙齒,我說不然再約回來看看被做成什麼樣吧,她說他哥光是載她來看診,就不好意思進門,只是獨自坐在機車上等,肯定拉不下臉再讓我看。

結束後起身之際,隔著診所的大片落地玻璃,和他對到眼,他很快閃過我的視線,抽著手上還沒抽完的菸。我想這就是他的選擇。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雜,碎,記憶中的那條路。




作者:姚泓汎



很久之後我想起那條我原以為永遠不會忘記路名的路,很多次都在以前曾經生活的區域邊界上猶豫的掠過,總是被窘迫的時間催促的如此慌張。那慌張並不是單一組成的情緒,是如同生活碎塊般拼拼貼貼。

但其實想起的只有那條路和從前那段低潮中的愁,並不包含路名,只是依稀有個印象,那是個特別的路名,曾經我以為因為特別而不可能忘記的路名。

那是大學生涯最後的租屋處,為期兩年,剛好是最辛苦的見習和實習階段。入住的時候是全新的套房,我和我的兩個室友選了四樓的三個空房,他們的房間在樓梯上來處,我的則是在最深處,靠著陽台,有些孤僻,就像當時的情緒。

生活的、感情的、未來的,都屬於未知的愁每天都在糾纏,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單身,也是在結束更早之前的感情後,走不出的低潮。而兩個室友都不是單身,搬過來後應該叫房友了,一個人回家的機會很多,倒也跟自己相安無事,上樓經過他們房門前,盡量放輕腳步,尤其在門口看見女鞋時,更尤其關燈時。

很多時候,晚餐都是在樓下的麵攤解決,麵攤很小,生意很差,在這種不太明亮的小路上就顯得理所當然,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只有我一個客人,那時已經變得不愛吃麵了,在麵攤能點到唯一不是麵類的食物就是水餃,就這樣因為懶常在樓下解決自己的晚餐,點完二十顆水餃,上樓換掉綑綁一天的襯衫皮鞋西裝褲,再重新回到麵攤,距離水餃起鍋的時間也不遠了。

那頓晚餐的時間,都走的緩慢,慢慢翻看著報紙,幾次晚餐之後,老闆娘都會從冰箱拿出一杯奶茶請我喝,不管我推辭或說我付錢吧,她總是笑笑的說,沒關係,這是早上賣剩的。

老闆娘很拼,麵攤其實是擺在騎樓靠馬路那邊,店面則是她開的早餐店,就這樣從清晨開始賣早餐,中午休息過後,又在晚餐時間開始賣麵,鮮少看她休息,至少在那兩年間未曾看過。

即使在忙碌的見習和實習年,依然接了家教,一方面是責任,一方面是生活費,常常都是從醫院下班後就直接去家教,路上停等紅燈時啃麵包,稍微讓肚子有點飽足感,直到家教結束後才吃晚餐。閒聊之中她知道了我的生活的規律節奏,有次忙晚了,回到家時已經超過她收攤的時間,但卻發現她特別等了我一下,那晚的二十顆水餃,吃起來是迥然不同的味道。

雖然一直以來都不擅長告別,但實習結束後準備搬離開前,還是很慎重的向老闆娘道謝。

再有機會重回到那裡,遠遠的,她就認出我的車,還沒看清她的臉就已經看見她在揮手,時間是早上,麵攤還沒開,於是點了一份早餐,她問我要不要拿掉洋蔥,我說當然,她笑的樣子似乎是驕傲於自己的記憶力。

隔壁的店家變了,當時進出的入口多了一道門,除此之外的一切,還算熟悉。特別走到巷口看了一下路牌,原來是民族巷,一直以為巷之前都是跟數字拼接的,直到住在這裡,重新想起後,回憶又完整了。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顧問成功的秘密》:解決問題的流程


作者:姚泓汎



「在有人向你求教時,你該如何去影響他們的一種藝術。」這是溫伯格對顧問下的定義,作為一個獨特的行業,這樣的描述顯得高不可攀,猶如身為顧問必定是在知識、技能或經驗上,佔據高處的位置,所以有足夠的能力俯視一切,精準銳利的運籌帷幄。

的確有些遙遠,還有些誤解,當我們常接受的視聽媒介所帶來的多是一些負面的,「出一張嘴、垂簾聽政、濫用權力、狐假虎威」種種的標籤遮掩了一切的璀璨,於是忽略了本質。

廣義的來說,顧問是一種協助、一種支援,它不受限於任何條件和領域,問題困難所在之處,就有它的存在,不必是盤根錯節的問題樣貌,小至食衣住行育樂的枝微末節,都可以是顧問介入的範圍,簡單的來說,每個人都是顧問,也同時讓別人成為自己的顧問,正在或曾經。

這樣說來,顧問好像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其實不然,顧問販賣的是「改變」,而偏偏改變又是最難的一件事,這意謂著在改變的路上,必定坑坑洞洞,必須隨時做好挫折和失敗的心理準備,這是溫伯格提出的困難法則「若是不能接受失敗,你將永遠無法成為一個成功的顧問」。

有趣的是,溫伯格又說當你成功解決了頭號問題,原本排名第二的問題便會竄出頭,這是他的更困難法則「一旦你解決掉你的頭號問題,等於你給了排名第二的問題一個出頭的機會」,讓人苦惱的是,一個成功可能帶來另一個未知的麻煩,甚至可能是一場失敗,還會接續演化著。

仔細想想,這其實置放到人生的各個角落,都有相容的空間,好似溫伯格想傳達的其實是一種態度,一旦駕馭了這樣的態度去雕琢強健的心靈,就可以無懼天將降之大任,顧問工作只是一切中的一些。

他對長年顧問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題和應對,都提出一套自己的智慧,很剛好的,這些難題和應對的對象,如果轉變人生中的風波,舞台正是現在進行式的我們的人生,會被恰好的寫出映成函數。我想,把它當成人生的搜尋引擎是合適的。

從「看看有的是什麼」、「看看缺了些什麼」、「避開陷阱」、「擴大你的影響力」、「能夠控制改變」、「如何可以既改變又不受傷害」、「要是他們抗拒怎麼辦」一路看下來,建立一套改變和解決問題的系統性思考的方式,還有這之中攻守進退的教戰守則,可以作為面對難題時的標準化流程,甚至作為改變自己的工具,以現在的我改變以前的我。

那些他曾遇過聽過且值得記下的故事,都靈巧的在書中展現身為過往的價值,故事有長有短,結局有好有壞,相同的是,在這些別人的經驗上,溫伯格熬煮出了受用的精髓,寫下許多法則、定律、原理,甚至在書末放上「法則、定律、原理一覽表」,這很有趣,總共一百零四項,其實可能都只是一段小小的內容,他卻慎重的為它們取個名字。雖然這些他所創造的法則、定律和原理遠不及莫非定律、滑坡謬論等等的有名,卻是能在許多事物上避開麻煩的錦囊妙計。

以這樣的流程去思考面對的每一件事,在每一個細節上審慎評估,分析可能遇到的狀況,提早應對,應用在許多方面都是很實用的。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齒科觀落陽-外籍人士


作者:姚泓汎



說起門診中常見的外籍人士,多半是東南亞籍的,是耳裡常聽見的「外勞」、「外傭」或「外配」,外勞不常見,大多是男生,如果診所不是在他們工作地點附近或常聚集的地方,不太有機會看到,印象中的幾次經驗都是洗牙或拔牙,他們牙齒不差,頂多就是太久沒洗牙而有堆積過多的牙結石,偶爾有些蛀爛的智齒要拔。

他們不太多話,安安靜靜的看完牙齒,然後客氣的說謝謝,關於牙齒的治療幾乎都很乾脆的問可以拔掉嗎?即使明明是可以治療保存下來的牙齒。對於牙齒的的想法,總是以最不麻煩、最快能不痛的方式,不管以後會如何的方式去面對。


外傭是讓人看診最沒壓力的一群人,沒有之一,雖然有時遇到剛來台灣還聽不懂中文的外傭,溝通會有點障礙,但簡單的英文加點肢體語言多半可以互相傳達。而來台灣一陣子的,比較能用中文溝通,但她們的回覆不外乎「好」或點頭示意,不過也不會因此造成什麼阻礙。

關於他們,印象最深的永遠是語言相關的事,常常不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聽懂我的指令,曾經有同事幫一個外傭根管治療和製作假牙,過程中都是外傭自己來,看似中文溝通沒問題,也同意製作,等到印模型那天雇主跟著來才知道她聽不懂中文,只是一直好好好,點頭如搗蒜。

還有一次外傭病患走進診所要看診,費力的填完資料,在診療椅上拿下全程一直戴著的口罩,跟我說她咳嗽、流鼻水、喉嚨痛,我說妳走錯診所了。送她出去後,我站在門口看看沒有牙齒圖的招牌,好像有點不貼心。

不懂的也不只她們,曾經連續兩位都是中文不太熟的外傭來看診,她們的名字都是長長一串,不像英文那麼容易自然發音,坐上診療椅助理才發現請錯人了。

外傭的看診配合度是相當高的,除了必須遷就雇主給她的自由度,而雇主的好壞就很極端了,曾經遇過雇主不願意給她們自由時間讓她們治療牙齒,每次約診就打電話到櫃檯問還要看多久和還要看幾次的。在這些之外,最讓人感動的是有雇主每次都帶著外傭來治療牙齒,兼當翻譯,該做的自費療程,外傭因不想花錢而拒絕,但雇主說沒關係我幫她付。

外配可能是人數最多的,最常遇見的是越南籍的和中國籍的,越南籍的相較起來比較會跟醫師配合,也許是跟國籍的主場優勢有關吧,站在別人的土地上,客氣都像是反射動作,在看診的過程中可以感覺到她們中的大多數,日子都是辛苦的過的,能省則省,而她們的小孩,滿嘴蛀牙的機率偏高,很像印象中那種典型,忙著填飽肚子無暇兼顧其他,但看診時配合歸配合,會不會準時回診又是極端的兩類了,有些完全忠誠,有些完全消失。

中國籍的就不一樣了,她們就好像台灣人一般的常態分佈,沒有太大的不同,比起越南籍的普遍經濟能力較差,中國籍的就有所差別了,其中有部分是台商回台時一起回來的,給人的感覺會不一樣,當然還分成正宮和二奶,會知道是因為辛苦的台商病人得安排不同的時間分別陪兩個女人看牙齒。

這些他們或她們其實也沒有不同,都是錯落有致的社會中的微小組成,反而隨之而來的故事和文化,編排出新的驚喜,豐富了原本平鋪直述的架構。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小傢伙的日常劇本(十)


作者:姚泓汎



開車載小傢伙出去買東西,她坐在駕駛座後面的安全座椅上。

「爸爸,你椅子前面一點啦,我要放腳。」

「好啦。」邊調整座椅的位置邊答覆她。

「你幹嘛把椅子用那麼後面啊。」

「因為我腿長啊。」

「屁啦,你屁話一堆。」

(是誰教妳的...)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雜,碎,零錢。


作者:姚泓汎



在便利商店櫃檯前的是中年婦女,精明刻薄的那一型,相對於柔和順從的另一型,總讓人多帶三分防禦,是精明刻薄還是柔和順從沒有什麼準則,是多年來看診經驗淬鍊出來的辨人能力,很準。

她在櫃檯放下早已準備好的一張一千元,一張一百元,兩個十元,四個一元,等待店員,店員是新來的,留著長髮,骨瘦如柴,盯著收銀機一陣子後,對婦人說這樣是六百二十四元。

「這邊。」婦人指著櫃檯檯面上她早已整齊放好的一千一百二十四元,這時店員有點不知所措,一時間僵住了,可以想像的到他腦裡空白的程度,突然間,他從那堆錢裡的最底層抽出那一張一千元,留下一百二十四元,他想直接找婦人三百七十六元,這是收銀機會幫他算好的,可能是他緊張的狀態下所能想到最快消化櫃檯前逐漸堆積的排隊人潮最快的方法。

「我就是要給你這些啊。」婦人臉色出現不悅的對店員說,店員看看收銀機又看看婦人,依然不知所措,沒有低頭數數那堆錢總共有多少,而是問這樣我要找多少,婦人不理他,帶有怒氣的翻了個白眼。

我從排隊隊伍裡探出身體對店員說那邊一千一百二十四,找她五百,於是他想也不想的快速完成指令,婦人則是拿走她的高鐵車票,頭也不回的走了。

接著輪到買早餐的上班族女生,刷完條碼後,顯示為一百三十八元,她從皮夾裡抽出兩張百元鈔票給店員,店員接過之後又開口說,等一下我有零錢,店員拿出其中一張百元鈔票準備還給她,而她從包包裡拿出一個零錢包,很快的拿出三個十元,又把一個十元放回零錢包,然後掏出兩個五元,接著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在零錢包裡翻找一塊錢,不時動動左手的零錢包,讓下層硬幣露出來。

找到五六個後,速度慢了下來,似乎一塊錢的數量不多又被太多其它的硬幣遮蓋,她索性將零錢包裡的硬幣全數倒在櫃檯檯面上,補齊八個一塊錢硬幣交給店員。

我鬆開口袋裡右手中的一堆硬幣,並將手從口袋抽出,本來預計如果上班族女生一塊錢不夠要英雄救美的。

她離開之後,我用一千元付了四十九元的超值早餐組合。放任口袋裡的硬幣慢慢堆積,等到覺得實在太重時,再放到家裡那個不分硬幣類別的硬幣桶。

如果我們都有一書櫃的書,上班族女生大概看完書就會把書放回書櫃,中年婦女可能還會把書分門別類排放整齊,而我應該就是到處亂丟,等到年終大掃除才心不干情不願的一口氣放回書櫃。混亂的人生好像就是這麼過的。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雜,碎,爸爸玻璃心。


作者:姚泓汎



我們終於沒有遲到了。即使總是前一晚互相約定要搶到黏土玩,隔天一早還是掙扎的將懶散的肉體從床單上剝離。

幼稚園的第一個活動是自己玩玩具,有積木、勞作、黏土、益智玩具、角色扮演等等的區塊,一個區塊只能有四個人,先到先搶先贏,黏土是熱門的,晚到的我們只能一次次看著別人開心的玩黏土,然後走向少數有空缺的區塊,不過她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好吧,明天再早點起床好嗎?

進教室前的那段奔跑是真心的,她會說著那個誰誰誰今天會來嗎?教室裡有她真心喜歡的朋友等著她,偶爾會失落,因為她期盼見到的那個誰誰誰請病假,畢竟幼稚園就是個充滿病毒的毒窟。

回想起來也許她很想玩黏土,也許其實沒那麼想,可能她想的是和她的朋友一起玩黏土,有次我說,回家再玩就好啊,我們家黏土比學校還多,她說,我就是要在學校玩。

剛開學時的各種崩潰與十八相送,手腳像藤蔓植物的向觸運動緊緊纏繞的樣子,種種一切掉落在某處的時間斷層,封閉之後孕育出新的樣貌,就在某日早晨我要陪她走進教室,她對我說,不用了,我要去找我姊妹,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

如果妳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妳會發現,妳會訝異,那是我最脆弱最易碎的玻璃。

爸爸玻璃心。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


作者:姚泓汎



1996年的第一次總統民選,第一次聽說他,那時年紀還小,只記得彭明敏三個字,不會知道這三個字在台灣歷史上的重量,後來也不太能在電視上看到關於他的消息,好像就此淡出。

他已經94歲,是台獨教父級的人物,一生經歷國民黨的趕盡殺絕,海外流亡後在民主開放後才得以回到台灣,走過兵馬倥傯的動盪時代,思思念念的還是這片土地的未來命運,不禁想起另一位教父級的人物史明,而比起史明,彭明敏的一生又有著截然不同的思維和經歷,他自始至終反對共產黨和國民黨,也因國際知名學者的高度在顛沛流離的人生中免去些許苦難和得到更多庇護。

日本猶如孕育台灣人才的寶地,也或許是因為曾經的殖民關係,使得日本成為台灣人接觸國際最方便的途徑,彭明敏在日本就讀高中和大學,期間碰到二次世界大戰,殘酷無眼的砲彈奪去他的左臂,後來才知道他總是插在口袋裡的其實是義臂,在長崎療傷之時,目睹美軍在長崎投下的第二顆原子彈,黑白雲升起,晴空忽然飄起細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回到台灣。

那個時代的衝擊和衝突多半是在期待到失望再到絕望間,慢慢堆積而成。「陳儀正式在台北接管台灣行政,期間,日人繼續掌理行政,主要街道修復了,而在清理建築物和恢復公用設施方面也有相當的進展,但中國人接收以後,一切都癱瘓了。」國民黨接收台灣後,寫下一段最黑暗的歷史,自由受盡迫害,最後他在縝密的計畫下,逃亡瑞典,開始23年的海外逃亡生活。

彭明敏談到建國的基礎不再於種族原始、文化、宗教或語言,而在於共同命運的意識和共同利益的信念,這種主觀的感覺是由共同的歷史背景而產生的。同樣的種族基於不同的生長環境造就不同的理念,因此組成不同國家的情況比比皆是,同樣的,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即使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也可以擁抱共同的理想而組成國家。

簡單的道出國家的定義,也點破台灣的大問題,我們沒有共同的過去,因為過去參雜太多假的劇本,而入戲太深造成太多各自深信不疑的劇情,這些複雜的支線,越發分散,越難以通到共同的結局,所以我們難以擁有共同的未來。

蔡依橙醫師依照陳方隅巨作「什麼是台獨?如何分類不同的統獨主張」繪製的樹狀圖,清楚的看出從1949年以來,台灣、中共、日本、美國間的角力和算計,始終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論,各自表述。彭明敏以國際法學者的身分,分析日本戰敗後,依國際法將台灣交給美國託管及後續未定義主權的情況,應該是圖的B路線。

隨著轉型正義逐步進行,塵封的歷史和被掩蓋的真相,慢慢赤裸裸的被攤在眾人眼前,這不是互揭瘡疤,而是藉由還原真正的歷史,找到並堅信我們正確的共同的過去,這些過去構築我們集體的信念,做為共同未來的基石。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如果可以,我想選擇節省的死去


作者:姚泓汎



談死吧。我們最不愛談了,尤其是在死之後的事。

在習慣生命總會在身邊一個一個被抽離後,還是不能習慣在抽離之後,我們選擇送別的方式。有可能我沒血沒淚,也可能沒真正遇過至親至愛去世,關於每次參加名為告別式的悲傷排演我總是哭不出來,甚至覺得自己可笑。

對,那是種悲傷排演,有很多種形式,佛教的會是一堆和尚像餐廳服務生一樣發本經文帶著你唸,唸完要回收,帶人唸經時薪比當醫生高上數倍,而禮儀公司辦的就像老父老妻做愛,快點快點射出來要睡覺了,跪在地上孩兒不孝但孩兒很想笑,尤其司儀拿著麥克風以略帶哽咽的專業語氣對著死者說話時。

可悲的還可能是我,那些死者的死對我來說是很訝異但不突然的,在死之前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不曾見過面不曾說過話,好似從生活中淡出,只是偶然聽聞以另一種形式淡出。於是淡薄的感情撐不起巨大的悲傷,流過的回憶只是點綴一股酸楚,而已,往後可能依然淡的如風如雲。

喪禮形式勾勒出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充滿歧視的世界,那些裝備分男分女分內分外分長分幼,我始終沒搞懂它存在的意義,卻只能默默被剝奪該一視同仁的平靜。

如果有天我死了,請不要為我做這些事,風風光光用來形容死人真是奇怪的用法,況且我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那會經過不自由國度的領空,從對流層來到增溫層,還要碰到不自由粒子,實在不舒服。

有人有閒的話,就幫我辦個粉絲專頁,專頁名稱叫姚泓汎公祭,按個讚代表燒十億給我,分享會有福報,不真的燒香燒紙錢,還地球十秒的肺泡交換,一個禮拜後就把專頁刪掉,頭七我不會回來,有好多好多十億我才不要回來。

還有千萬不要在留言打R.I.P.。


雜,碎 - 忙碌是燥急的心跳,震落鬆散的呼吸


作者:姚泓汎



有一陣子沒有好好的寫,不是不好好的提筆,而是日子還沒好好的交待。

跋山涉水走過的七八九十月,幾乎到了末路,但還是披著躲不過的一身疲憊拖著走著。日子像整片磁磚牆,磁磚跟磁磚間的微小間隙是僅存的喘息空間。

微小空間裡處理高張力的負面情緒著實痛苦,關於團體又有新的體悟,好的壞的都參雜著交相感受,好的團隊要每個人都好,壞的團隊卻只要一人壞,那些熬夜開會被殺死的精力,總算轉世成為理想的成果,對於被邀請,其實是深感榮耀又無比感謝的,像我這樣腦袋有點冷僻的人總是不想正常的生活,即便必須很刻意,所以能夠這樣是再好不過了。

在享受陽光當下的轉身,也讓埋入陰影背上插了一些刀,還好我一直很靠背,有在練。我還是覺得自己不適合當一個領導者,尤其在喜歡以範本作為評斷標準的環境中,不過,就像我常說的因為我們太愛看那百分之一的蒼蠅與屎,而忘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花草世界,其實是第一次說,但以後會常說。每當挫折,那些永遠已讀不回的人,卻是第一時間私下出手幫忙。最後,為了怕自己名不符實,行政費就自砍一半,砍的一半是台幣,留的一半是尊嚴,和處心積慮的投機增加自己行政費的人做個區隔。

忙碌是燥急的心跳,震落鬆散的呼吸。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小傢伙的日常劇本(九)


作者:姚泓汎



已經有一陣子了,我跟小傢伙躺在房間耍廢,我滑我的手機,她看她的平板,突然家裡的Wifi有點慢,她的Youtube影片卡住了

「爸爸,網路好慢。」

「妳等她一下。」

「還是很慢啊。」

「妳要對它唸咒語『嗶嗶啵啵嗶啵啵』啊。」

「嗶嗶啵啵嗶啵啵!咦,爸爸,網路好了。」

就那麼巧合的Wifi速度恢復正常,我自己都想笑。

後來,有次搭高鐵到高雄,高鐵經過桃園和新竹一帶有連續好多個隧道,長度都不長,一下進隧道,一下出隧道,我看小傢伙一直對著手機唸唸有詞,仔細觀察她才發現,在高鐵開進隧道訊號差時,她的影片卡住,所以就把嘴巴靠近螢幕小小聲的說「嗶嗶啵啵嗶啵啵」,開出隧道時訊號好些,影片又動了一下,於是,她不停唸著咒語,而且還記得我說過在車廂裡面不能大聲說話,所以用接近氣音的音量對著螢幕說話。

而再繼續南下,會經過長隧道,影片真的完全卡住,她對著螢幕說「嗶嗶啵啵嗶啵啵」,發現沒效果後就抬頭問我怎麼沒有用了?

「沒關係,我再教妳一個新的咒語...」




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謝清志的生命振動》:高鐵南科減振弊案?



這麼多年來搭過不下百趟的高鐵,從沒想過窗外倏忽即逝的某片土地,曾經被書寫下這麼多故事,軌道之外的世界,如此嘈雜紊亂,擺脫不了近百年來始終理不清的那些政治和司法掛鉤的黑暗。

謝清志帶著一身武藝,放棄在美國的優渥生活回到台灣奉獻,他是頂尖的航太專家,參與了福爾摩沙衛星計畫,他是優秀的科學家,參與了高鐵南科減振計畫,這是一個爛攤子,一個錯誤政策和一連串草率處置引發雪球效應產生的爛攤子,足以看出公務官僚系統是多麼迫切需要被改革的。

他最終成功的完成高鐵南科減振計畫,多數人不知道在高速馳騁的高鐵經過南科園區時,地底那些減振連接器及橫亙高鐵軌道和半導體廠區間的地底溝槽,化解了國家愚蠢政策可能帶來的巨大傷害,和曾經有過的腥風血雨。

李遠哲說:「南科減振應該得到勳章,不是牢獄。」改革的人總是被改革,是不應該但總是存在的暗黑真理。李遠哲、謝清志、翁啟惠這些台灣頂尖的科學家,貢獻自身專長的結果都是被各種政治或司法的力量無情的碾壓,讓人不勝唏噓,更悲慘的是,這種故事好像一直那麼熟悉,彷彿一樣的大架構都在,只是換個主角,換個細節,就上演新的悲劇,束手無策。

司法從白色恐怖開始一路走來,始終愧對中立超脫維護正義之名,的確,走過戒嚴時期,擺脫威權時代之後,嚴刑拷打逼供的手段已經逐漸淡出我們的記憶,但各種羅織入罪和因人設事的辦案一樣讓人不敢苟同,甚至隱約可以看見黨國時期政治對立和迫害的影子,背後綿密的勢力糾纏依舊存在,喊了又喊的司法改革依舊只有在喊,各種為權勢護航的判決還是屢見不鮮,或是很不該的淪為打手。

59天的冤獄伴隨著先入為主的問案審案,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在那段日子的的無可奈何,情緒也隨著時間不停變換,從自信到平靜,從平靜到驚訝,從驚訝到憤怒,從憤怒到失望,憑僅有的信念撐住換來一絲希望,等到時間發酵,社會上醞釀出聲援的力道,幫助他走出那幾坪不到的牢房。這種場景好像徐自強在死牢生活中面臨的狀況,真相明擺著,卻所有人都視而不見。

台灣的司法是傲慢蠻橫的,許許多多的冤案,如果執法者不帶著自己主觀的認定去辦案,或許都不會是冤案,更荒謬的是,對於這些有意無意造成的冤案,始作俑者都不需要付任何責任,對比許多行業只要一點小小疏失就被冠上執行業務過失,實在不公平。當初栽贓抹黑的議員立委和相關的公務人員,還有推波助瀾的媒體在事件結束之後,也都不須負責。好在最後法律還回了清白,工程順利完成,高鐵的便捷和南科帶來的效益沒有因此被謀殺。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齒科觀落陽-很貴的假牙


作者:姚泓汎



婆婆是那天下午的第一個病人,是初診病人,後來才知道她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時間沒看牙齒了,不過牙齒卻是出乎意料的好,除了那些依附在牙齒粗糙面上泛黃的結石。

她走進診間時的招呼主動熱情,跟大多數人的緊張有很大的差別,似乎對於看牙並沒有多餘的恐懼感,找了個牆角讓手中那把陽傘撐在兩面牆壁夾成的稜線上,然後迫不及待的抱怨這樣的問題。

她說她牙縫開始會塞東西了,以前都不會,在那同時用食指撐開口角,指著一顆勉強露出口外的金屬假牙,模糊的說就是這個地方,除此之外,一切都還好。

那顆金屬假牙猶如風中殘燭,隨著每次的吞嚥開闔搖著,搖搖欲墜,而在假牙之下盡是空洞,看進去是深沉的黑,是數十載齲蝕的印記。

「婆婆,這假牙裡面全蛀空了,要拆掉假牙才能治療裡面的牙齒,治療好再衝重做新的假牙。但是如果拆掉以後,裡面的牙齒蛀得太嚴重沒辦法治療的話,可能要拔掉喔。」

「不能直接治療嗎?」

「沒有辦法,假牙擋在那邊,什麼都看不到。」

「妳們這邊假牙最便宜的多少錢啊?」

「最普通的材質是6500。」

「怎麼這麼貴啊,以前做這顆才800塊。」

「不可能800塊啦!」

「真的啦,而且還是比較貴的。」

「那妳怎麼沒有繼續給原本的醫師治療?」

「他已經過世了啦,這顆四十幾年前做的。」

「…」

婆婆啊,我google了1970年代的物價,那個時候一碗牛肉麵才8元,一間套房才五萬耶。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超級數字力》


作者:姚泓汎



在這個龐氏騙局猖狂和圈養套殺手法瀰漫的環境中,投資這回事覆蓋層層的謊言和假象,相對的資訊落差,構築一個個活生生的陷阱。

「一隻兩萬多的手機,你都會花時間做功課,幾十萬元的投資,卻如此草率。」這真是迷人又有深度的話,其實用說的也不難,手機好不好就去看規格,公司好不好就去看財報,如同健康檢查的數據會告訴你身體健不健康。

可是我們沒做不是忘了,而是在巨大的資訊落差前退縮了,於是讓耳朵取代大腦,道聽塗說。

其實財報裡詰屈聱牙的專有名詞和令人眼花撩亂的數字,也可以透過特殊的翻譯轉化為簡單的語言,閱讀那些曾經那麼隔閡的專業資訊,在豁然開朗之後,也讓人反思我們有沒有這樣對待自己的專業,化繁為簡的去說明給沒有自己的專業背景的人聽,還是利用資訊落差在圈養套殺?

而那些大起大落嚐盡人間冷暖的故事,字字揪心,也曾嚐過不是嚐盡人情冷暖,雖然是溫差不太大的,卻也是心有戚戚焉,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幫助人的人,當然,會算計別人的人,還是要請他吃大便。


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齒科觀落陽-兩年半的根管治療


作者:姚泓汎



她背著條紋媽媽包,側身用背頂著玻璃門撐出一個空間,努力把可以容納兩人的推車推進診所裡。跟以前一樣的畫面,只是換了一台比較大的推車。

她來的時候都是很客氣又帶著歉意的,知道自己遲到,主動問還夠時間看嗎?不夠的話改下次沒關係。

「下一個病人來之前看多少算多少吧!」。

兩年半前的初診,她抱怨著那顆讓她痛不欲生的蛀牙,那同時手就摸著對應著牙痛處那微紅腫起的臉頰,眉頭皺著,氣若游絲的說著。後來她說她已經痛到不覺得打麻藥的痛算什麼,反倒像是救贖,放鬆了緊繃的精神,拿掉神經之後,甚至在診療椅上睡著了。

回診的那天,她說她懷孕了,慌張的說著她的擔心,問我上個禮拜的X光不知道會不會影響胎兒。

中斷治療一年後,她辛苦的推著推車來到診所想完成她的根管治療,那天小孩哭個不停,而她也捨不得小孩聲嘶力竭的哭,盡力的安撫,最終,新手媽媽還是無法控制啟動大哭模式的嬰兒,我只是在旁邊靜靜的看著。後來,她用略帶抱歉的神情對我說,今天能不能先取消,不好意思浪費我的時間。

我想她的無奈遠大於我的無奈,當我陪她走到櫃檯退掛時,她淡淡的透露了一些全職媽媽的心酸,那時小孩已經在她懷裡安穩的睡著。

很刻意的替她在下一次的約診多留了一點緩衝時間,她依然來的匆忙,但準時了,推車裡的孩子在睡覺,她得意的說著終於先把孩子哄睡再來看牙的種種,我請助理先把小椅子搬出診間,讓嬰兒車可以推進診間。

邊上麻藥邊重新說明那些在慌亂中可能被遺漏的關於根管治療的資訊,對談中,嬰兒車裡傳來哇哇的哭聲,她躺在治療上看了我一眼,我苦笑著讓椅子坐起,她抱起小孩讓小孩趴在身上睡,小孩不哭了,治療正準備重新開始。

突然她的小孩扭動身體發出微弱的聲音,無力的脖子支撐著小小的頭左右翻動。

「他在找乳頭。」她似乎意識到我的疑惑而向我解釋。

「直接餵你可能有點尷尬,我先去洗手間餵飽他好了。」

「嗯。」

當她的小孩吃飽喝足又安穩的在她懷裡睡著時,下一個病人也來了,她自我調侃的說今天白挨了一針,就轉身往櫃檯約時間。

兩週後,當她又出現,給了我一個奇怪的笑容。

「醫生,我又懷孕了。」

「好吧好吧,希望一年後能順利看完這顆牙齒。」

慶幸的是,一年後每一次治療,兩個小孩一個乖乖的自己玩,另一個則是一直睡,讓她們的媽媽順利的完成長達兩年半的根管治療。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一個堅持和無數巧合的人生》:那些歷練裡的生存法則


作者:姚泓汎



一個堅持和無數巧合的人生,更像是一個無數挫折卻不死的人生。

吳澧培說他的主業是關心台灣,副業才是經營銀行,不管是主是副都串起他狂風暴雨也屹立不搖的人生。

在戒嚴的黑暗年代,突破特務封鎖前往美國,處境如同他曾身處的環境,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

吳澧培生命中的每一段歷練都刻劃著有趣的痕跡。

實力才是生存關鍵

在阿拉斯加銀行的七年間,抵抗種族偏見,日以繼夜的灌注所有精力在工作上,外在危機無形中被牽動隨時間化為轉機,從練習生升至資深副總裁兼財務長,證明真實力堅強無懼,只需等待時間發酵。

以萬變應千變

當環境快速改變,應變要更靈活即時。吳澧培離開阿拉斯加銀行轉任北方銀行決策委員會主席,拯救瀕死的北方銀行,因應景氣由盛轉衰,立刻裁員一半,減少四分之一成本;因不周全的貸款政策導致的呆帳,快速處理抵押品,減少損失;以人員遷移留下有名無實的總行,化解總行遷移的法律限制。靈活的應變各種困境,讓北方銀行在一年內就轉虧為盈。

現金為王才是硬道理

在西方航空時期,面臨即將倒閉的危機,吳澧培從應收應付帳款下手增加現金流,更改支付員工薪水帳戶,利用銀行作業的空間及時間差使得支付員工薪水的時間延後一週,同樣的手法也讓支付燃料費的時間延後二十天,再將盈餘由每月匯回總公司改為每天匯回總公司,看似簡單的小手段卻增加了一億多美金的流動現金,成為其他航空公司接連倒閉而西方航空卻出現一線生機的關鍵。

危機入市是機會

在萬通銀行二十年的吳澧培,遇上美國經濟不景氣,房地產業一落千丈,房地產貸款成為各銀行的拒絕往來戶,而吳澧培反其道而行,願意貸款給房地產業者,趁勢建立版圖,且因為房地產業者的別無選擇,讓銀行在貸款條件談判上取得優勢。

在阿拉斯加銀行遭受董事長的歧視,吳澧培立刻遞出辭呈,強硬的不接受挽留,而在北方銀行最後因種族歧視被逼退時,面對老董事要求主動遞出辭呈,他也強硬的回應:「我等你們來開除!我們法院見!」即使在四面環敵的情況下,他依然堅守自己的尊嚴,不妥協不被摸頭。

這樣的傲骨在被他視為一生志業的台獨運動上也可以看見,台灣要追求自我真正的獨立,而不是中華民國流亡政權的獨立,即便中國的打壓不曾停過,這樣的信念還是會一直堅持下去。

巧合不真的是巧合,而是在努力和堅持下,被看見的機會,是一種化被動為主動的運氣,世界變得太快,順境逆境可能都會在轉瞬間交替,總是花時間感嘆時不我予的人,可能在機會出現的剎那,還忙著怨天尤人,來不及去掌握。

人生的變數太多,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信念,其實也足夠了。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忠孝東路走九遍


作者:姚泓汎



已經走過不止千遍,只是偶然間在廣播裡聽見動力火車。

第一次走在忠孝東路上是在上班途中,一開始都是從永春站的五號出口,走過跟松山路交叉的那個路口上那座沒什麼人走的陸橋,沿著忠孝東路到診所。剛到台北的那些日子,還想著這城市怎麼將滿地紙屑吹成誰的嫵媚,但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只是想起有這麼一件事。

路上那些商辦大樓的門口吞吐一批一批的城市男女,他們和她們都用相同的樣貌來反射生活的庸庸碌碌,被大樓吐出時,帶著如釋重負的表情談笑著,不像是剛被咀嚼消化過,他們穿襯衫,燙的線條立體,皮鞋擦的發亮,配戴著識別證,圍繞在大門旁的熄菸桶,煙霧繚繞的。而她們穿著典雅的襯衫,黑色的窄裙,踩著高跟鞋,隨腳步擺動的識別證也是這城市忙碌的宣告。

他們或她們總習慣拿著一杯咖啡,不管喜歡不喜歡,那是一份安全感,證明自己努力呼吸在繁華的流線中,這也是不喝咖啡的我不能適應的。

那幾乎是共同的形象,直到大樓外窗的燈火一一熄滅,他們和她們鳥獸散,湧進的是寂寞和熱鬧融合的空氣。路的容顏是善變的,曾經駐足的玻璃窗和覓食的餐廳,總在上百遍的散步後更新面目,以至於也沒辦法好好刻畫這一路上的景色。

不曾被黃燈趕過街,沒有被時間提著快步走,當悠悠走過曾經駐足觀望的路口,一遍一遍的陌生,如同當初一起奮鬥的那份感情。這些早已凋零的故事,散落在車水馬龍間,只能在偶爾又走過時找一點韻味。

後來開車了,不真的走過,也搬離忠孝東路,回家時還會經過以前的699號,曾經被詩肯柚木租走了,不過又離開了,隔壁的計程車行則是一直都在,還有人行道上那顆孤傲的樹也都在。

這沒什麼,真正的現實從來就不是那些高樓大廈,是穿梭在其中的人心,這些年來看過的、看透的、看破的,是人性運作的規則,真實世界的潛規則,很美的理想和堅持顯得如此難堪,漸行漸遠之後,誰會在意擦肩而過的心碎。

其實這是後來在林口街的故事,那時候很苦,真的很苦,苦的分不清是辛苦還是痛苦,而那時播下的感情,在爾虞我詐中也長成故事,離開的都離開了,在貪婪的算計裡擁抱染血的自私,留下的都留下了,在時間的波濤中攫取純粹的在乎,這就是後來的未完待續。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繼承者們》:台塑接班十年秘辛


作者:姚泓汎



說起王永慶從米店送米開始到建立台塑石化王國的故事,在小時候的耳熟能詳,大概是跟蔣介石在河邊看魚逆流而上相同等級的,但意義是遠勝編造的故事,無庸置疑的成為白手起家的典範。但和王永慶時期的獨霸一方相比,現在的台塑集團受關注的程度已經遠不如前,偶爾重新躍上新聞版面,多半是負面新聞,似乎也被冠上「財團」這種看似中性卻充滿貶義的詞彙。

要看懂台塑王國的故事要先知道王家的家族表,王永在是王永慶的弟弟,王長庚則是兩人的父親。王永慶有三房,事實上在王永慶過世後還有四房跑出來認親分遺產。而王永在有二房。

王永慶大房郭月蘭

無法生育無子嗣。

王永慶二房楊嬌

長子王文洋、次子王文祥、長女王貴雲、次女王雪齡、三女王雪紅。

王永慶三房李寶珠

長女王瑞紀、次女王瑞華、三女王瑞瑜、四女王瑞慧、五女王瑞容。

王永在大房王碧鑾

長子王文淵、次子王文潮、長女王雪清、次女王雪敏、三女王雪洮。

王永在二房周由美

長子王文堯、長女王雪惠、次女王欣蓉。

沒錢叫小三,有錢叫二房,但事實上三妻四妾也要有強大的能力才能應付,數十年來的恩怨情仇和權力拉扯皆由此而起,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而有錢的地方就是家族。王家二代的掌權者,在王永慶二房王文洋因為婚外情和種種脫序行為被逐出家門後,便是王永慶三房和王永在大房之間兩股勢力彼此抗衡牽制,總裁是王永在大房長子王文潮,副總裁是王永慶三房次女王瑞華。

家族鬥爭的高潮迭起,固然看得血脈噴張,但在這些炫目的精彩背後,更多的是努力耕耘的血淚,這些所謂的富二代在王永慶有計劃的安排下,都在國外求取學歷,再從家族企業的基層開始,經過十幾二十個年頭磨練,培養接班的能力,慢慢達到今天的領導地位,真材實料的,並不是直接空降,不可否認二代子女們先天有巨大的優勢,但在嚴酷的競爭中,他們所經歷的磨練也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的,顛覆了我們以為的富二代那種爛泥形象。不過同時也很感嘆的是,擁有絕佳資源和條件的人,還是努力成這樣的程度,幾乎造成更壟斷的局面,更兩極化的社會。

台塑企業體龐大,影響台灣的產業發展,但負面評價顯然也不少。六輕是台灣第一座民營煉油廠,也曾因為工安問題造成經營危機,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日,仍然是眾矢之的。在之前台塑所投資的越南河靜鋼廠因為環境汙染問題被重罰五億美元。而長庚醫院是台灣最賺錢的醫院,卻也被戲稱為血汗醫院,盈餘沒有投資醫療反而收購台塑四寶股權更為人詬病,最近還因為急診醫師離職風暴重挫形象。

在王永慶及王永在的規劃和二代子女的逐步執行下,台塑集團已經開始階段性的依照兩權分離理論將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開,並將資產信託,由專業經理人來經營旗下所有公司,這是為了永續經營,希望讓台塑集團成為一個百年企業。身為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絕對是台灣經濟背後極大的支撐,但以重工業起家的台塑,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現代,也面臨很大的挑戰,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間的平衡一直是個難題,大家所期盼的仍是龍頭企業能在獲得利益的同時回饋一個更好的家園給孕育他們的土地,而不是一味的剝奪純粹的自然。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小傢伙的日常劇本(八)


作者:姚泓汎



「爸爸,你在吃什麼?」

「蛋黃酥啊。」

「我也要吃,一點點就好。」

「嗯,拿去。」

我看她在蛋黃酥上摳來摳去也沒真的要吃,就又還我了。

「爸爸,我還要。」

「拿去啊,妳不是不吃了?」

「我要吃點點啦!」

「這個給妳啊。」

「不是這個,這個沒有,你再拿一個新的。」

我再拿了一顆新的拆開包裝給她,她就把蛋黃酥上的芝麻一顆一顆摳下來吃,吃完再把蛋黃酥還我。

後來她媽媽買了一整罐芝麻,她就每天拿著自己廚房遊戲的小盤子裝芝麻一顆一顆很享受的吃著。

「妳那麼喜歡吃點點喔?」

「什麼點點,這是芝麻啦,媽媽有教我,你不知道嗎?」

「…」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齒科觀落陽-很遠的診所


作者:姚泓汎



「吼,你們這邊實在很遠耶!」

這是一個禮拜日的早上。我走進診間,他說完一句話便側著身體拿起一旁的漱口水,隨意漱了一兩口吐掉,我心想很遠又沒人叫你來。

「我昨天晚上牙齒痛,可是診所都已經關門了,整個晚上沒睡,忍到早上實在受不了,上網查『林口空白鍵星期日空白鍵牙醫』,就跳出你們家,誰知道開車開了很久,還開到高速公路上面去!」

「我們這邊是信義區林口街餒。」

「哇阿災!」

他大概覺得林口街應該在林口區。之前也聽同事說過如果搭計程車沒跟司機說信義區林口街,很多司機就直接往高速公路的方向開過去了。不過,這也沒什麼好奇怪,信義區有林口街,林口區也有信義路。

他是五十多歲的阿伯,滿口的檳榔垢,牙齒咬合面都有明顯磨耗,其中有顆犬齒已經是牙髓炎,就是讓他牙痛整夜的禍首。用最快的速度處理好後,也約了下次時間完成根管治療,但我心裡卻很篤定的認為他不會再回來,心中警報早已震天響。

後來,我上網查「林口空白鍵星期日空白鍵牙醫」,最好有跳出來啦!

兩天後的晚上門診時間,正好在櫃檯討論事情,猛一抬頭看見一個有印象的臉龐,是他。

「我看姚醫師的。」

「可是你是約下個禮拜的這時間喔。」櫃檯客氣的回覆著。

隨著「喔」的迴盪,我將眼光拋到他的臉上,他尷尬,有點抽蓄,有點不知所措,接著突然想起什麼似的,激動的打破沉默

「醫生,拜託一下啦,先幫我看啦,我從林口來,跑那麼遠來看你。」

「好啦,我盡量安排,先幫你安插時間。」

大概當你真心渴望看牙齒時,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其實,會走到櫃檯就是原本那時段的病人改約了,有個空檔。

他還是不停說著我們實在很遠,順便問問是不是今天看完這顆牙齒就不用再來了,我說是啊,不過牙齒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不痛了在林口就近找個信任的牙醫治療吧。

完成治療後,送走了他不再約診。然而兩週後,又在約診表上看到他的名字,想繼續治療。

「你不是覺得遠,怎麼跑來了?」

「我覺得你們這邊比較乾淨、比較漂亮,看習慣了。」

「你全口治療要超過一年喔,你要一直跑這麼遠耶。」

「沒關係啦,我有空。」

「好吧好吧,那就開始吧。」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作者:姚泓汎



去二寮的那個夜晚,還有在之前的幾個日子,都是捨不得闔眼的,那是在畢業和當兵之間的空白人生,反倒彌補忙碌和忙碌接軌的縫隙,那段日子總是漫無目的的閒晃,試著把時間充填的很緻密,但真正握住的只有徬徨。

那時的六月很熱,至少比今年的六月熱上一整個可以輕易區分的等級,當學校的一切在混亂中結束,也匆忙在混亂中搬離最後的租屋處,那天下午在樓梯間弄倒了半個人高的書,剛好遇到轉身向上的室友幫忙,我們都準備離開。

晚上我又回來,半夜兩點半醒來在電腦桌前背著路線圖,也動筆抄了一份,那個時候還沒流行智慧型手機,車上沒有導航,認路的能力好多了,也不那麼依賴。

高雄的夜裡不算安靜,相對於車內我們的交談,多半是疲憊,還有欲語還休的猶豫,索性把車窗開個小縫,讓些許風聲竄進車內來掩蓋。

走進國道八號後,印象中是沒有燈的,感覺夜特別深,沉進地平線,車上播的是聽了不下百遍的那幾十首歌曲,是幾年來一直放在車上的CD,筆直的高速公路幾乎沒有車,一路上一百四、一百五的開,一直開進黑暗的感覺,偶爾追上一台車的車尾燈,過了之後又是無盡的黑暗,直到國道八號的盡頭,才稍微鬆開油門。

上山的途中,盡是蜿蜒,一片無光的景色裡,佈滿遠處散出的蟲叫聲,偶爾有一兩聲在寂靜裡更顯尖銳的狗叫聲,近的猶如在耳際。好幾次我們在岔路疑惑了,把車停了下來,在有光處,山裡少有的路燈下,光暈交纏著飛蟲,也輕輕照著指路的標示或地圖,這安排是如此美好,不像我們人生路。

一路上前方都沒有車,我們摸索,後面有車追上,追上卻又慢了下來不超越,也許他們也在找路。過了途中唯一的房舍,天淡了暗沉,路邊有一些車,倚著山壁停,有人散步,有人駐足,另一側架了一整排的腳架,準備打撈雲裡初出的那盞光明。

將車貼著山壁停,熄火開窗,皮膚瞬間被黏膩攻陷,二寮海拔不高,不足以對抗整個夏天的熱,凌晨四點半的這山頭,背後有藍紫色的清澈天空,遠處山腰則雲霧飄渺,車內的我們繼續咀嚼著幾個月來老嚼不爛的話題,關於等候。

凌晨五點等到那片光,那片光是從一絲一絲的開始,依序從雲裡竄出,那個過程沒什麼人說話,只是靜靜看著,藍紫色的天空漸變成金黃色,展成一幅潑上感動的圖,意識過來時,已是炙熱環山。一刻間,夜半已天明,我們也開始走下山的路。

走一條漸行漸遠的路,最終沒有成為各自的Who,那些手寫的青春,也沒能寫出一個好故事,終究還是太想知道結局了。而如今知道了,一切安好真的很好,沒有什麼比這樣更好。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齒科觀落陽-不存在的信任


作者:姚泓汎



是這樣的,我看了很多孕婦,很多漂泊流浪的牙痛孕婦,之所以看是因為那是能力有限的我能為下一代所盡的微薄之力,讓他們的運載者感到舒適,讓他們不用透過血液接受那令人糾結的苦痛分子。

是這樣的,這些牙痛孕婦通常有著小小特權,來自我的於心不忍,在最近的時間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她們的痛,因此,她們也常彼此介紹。

是這樣的,六點多時,一個阿桑走進診所想要約我的時間,櫃檯回覆今天已約滿了,她說是她媳婦懷孕牙齒痛,看了好多家牙醫都不幫她處理,是人家介紹來的,可不可以先幫她處理一下。助理走進診間問我,我說好,請她九點半來。

是這樣的,阿桑八點四十走進診所填初診資料拍片,跳在螢幕上的是好似上個世代的名字,四十一年次,我問助理她是下午那個媳婦牙齒痛的阿桑嗎,助理說是吧。

「所以她騙我媳婦懷孕牙痛,其實是自己要插隊。」

「好像是...」

「妳叫櫃檯確認一下,如果是,我不看。」

是這樣的,王八蛋。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齒科觀落陽-誠意


作者:姚泓汎



第二個要誠意的是這樣的。

中年阿伯來看牙時展現他的熱情,醫術高明又年輕有為的完全稱讚一遍,好像是忘年之交一樣熟捻,他其實也沒有什麼治療可以做,應該說想做,就像很常聽到的那些話,等會痛再處理啦,所以多數的時間就只是聊聊牙齒的狀況。

後來他該拔的牙痛了,也不得已的拔了,是在一個週末之前,順利又飛快的結束了,他依然是老樣子,東感謝西稱讚的,對於他的熱情,我就是謝謝兩個字。

過了一個週末,他就在看診時間病人和病人間的空檔走進診間,說他週末拔牙的地方非常痛,以前拔牙都完全不會痛,是不是沒拔乾淨還是有什麼疏失,我請他稍等,安排空檔檢查看看,當然只是安撫安撫,那只是一顆比快掉的乳牙還搖的牙周病牙齒,他說現在不痛了,不願意檢查,又說這樣沒處理好影響他生活,我必須負責。

「當然我會負責,幫你重新檢查確認一下。」

「你這樣推卸不行啦。」

在無共識的循環對話中,大概猜到他的意圖,他也經不起我循環式的應付他,最後還是說出關鍵字「不然看你的誠意,隨便包個紅包給我,這件事就這樣算了。」

「如果我有任何疏失,我一定負責,不過我們這樣各說各話也不是辦法,不如這樣吧,找個公正的第三方,你到教學醫院看一下,請醫師開個診斷證明,我們再來談後續處理。」


很剛好就有過這種經驗,丟出這段話之後,他彷彿想擠出什麼話卻又靜默,最後留下一句我會再回來的。

他真的回來了。

是一個中午,結束看診後在跟助理聊天,他要來開診斷證明,我說沒有去教學醫院看嗎?他說他沒空。

接著說他要診斷證明申請保險,保險申請的到就不跟我計較了,我說好啊,當然可以開,要費用一百塊喔。

「這個也要收錢,會不會太過份?」

「這是合理的行政費用,也是合法的喔。」

「算了算了,你幫我寫車禍撞掉牙齒,這樣比較好申請。」

「這是牙周病的牙齒,亂寫是偽造文書,我只能照實寫。」

「你就寫這樣他們也不知道,不能幫個忙嗎?」

「不能。」

「不然你寫意外。」

「沒辦法,意外不是我判定的,我只能寫我看到的牙齒狀況,你有什麼意外,要自己證明,不是我證明的。」

「你就這樣寫,過不過再說。」

「沒辦法。」

「你真的要踩這麼硬?」

「對。」

「跟你說啦,我們相遇的到的。」

「嗯,我住附近。」

他離開之後,意麵都比烏龍麵粗了。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一九五九武漢大旅社》:歷經四十七年的冤獄


作者:姚泓汎



草東沒有派對說: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我想公平不存在才是確實的存在,這是歷經太多無奈後的感嘆。

纏訟長達四十七年,這是中華民國史上訴訟最久的紀錄。作為時代裡最詰屈聱牙的黑色語言,是白色恐怖下的有苦難言,亦是讓我們至今仍在追求公平正義的原因。

武漢大旅社是舊時台北市最豪華的旅社,風光一時。1959年7月,旅社經理在旅社內上吊自殺,這本來是一起單純的自殺案件,事件看似了結,回歸正常,但在五個月後,調查局認為可能涉及匪諜案,陸續逮補旅社老闆夫婦、帳房、員工、工友、房客,一個月後又逮捕台大化工系主任陳華洲。

這其實是一齣架構龐大,支線眾多的悲劇和鬧劇,是蔣介石為了整肅《自由中國》雜誌創刊人之一的雷震所編導出來的前戲,在複雜的劇情之中又牽涉到調查局和警界的搶功鬥爭,調查局的貪得無厭和司法界的貪贓枉法就在獨裁者默許下如此明目張膽。

原本專業度較高的法醫報告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各項他殺推斷的紀錄,即使與屍體狀況明顯不符卻還是被採用成為證據,接連著匪諜案的說法也被調查局自己推翻,說詞反覆,重新羅織出一件荒謬至極的自殺改他殺案件。

當然這都是事先設定好的劇情,利用陳華洲和黃學文、雷震都相識,建立牽強的連結,以便後續整肅雷震。

這就是台灣的傷,痂下還有膿瘍。

白色恐怖那段歷史,還是空白的白,是好似被集體抽離般不存在的事實,過去的血淚,被呼喊出來的那些不要製造對立的口號封藏著,過去的真實本身成為更巨大的歷史冤案,受盡委屈。

傷口的癒合,卻不是等著時間慢慢撫慰,隨著不能說的時代過去,更多真實的事件被提起,要期待下一代不知道、遺忘,已經是不可能的事,越是閃躲挑撥,只會加深對立衝突,這是一直在發生的事,是始作俑者無法擺脫的罪。

即使獨裁者的人生已經落幕,可是他殘留的遺毒,卻不是短時間可以排出的,黑暗裡綿密的組織架構和依附在上長成的利害關係,還是牢不可破,台灣還有許多轉型和改革的路要走,路上不只坑坑洞洞還滿是泥濘。

直到現在看似民主的時代,許多國家機構、附隨組織,還是同一群人在操控,以至民間組織、公會,仍然擺脫不了權威時期的做法,權威獨裁藉由民主的掩飾依然暗潮洶湧。

被囚禁15年,逃亡海外21年,被判過七次死刑,經過八次更審,1995年法院用免訴的判決還旅社老闆黃學文身體的自由,但心靈的自由仍被禁錮在冤屈的悲鳴中,他不甘是免訴不是無罪,於是回國申冤,但司法機器卻在更九審改判無期徒刑,殺得黃學文措手不及,只能繼續過著被司法追殺的生活逃亡海外,直到2006年追溯期已過,才算真正畫下悲劇的句點,但不是公平正義的終點。

說起台灣的冤獄,也恰好在1995年發生的徐自強事件,就像命運在銜接台灣司法極度醜陋的操弄,訴訟21年,收押16年,被75位法官判過9次死刑。不一樣的是徐自強最終戰勝了黑暗的司法,帶著正義回到生活,而黃學文則一直到離開人世的那天都等不到洗刷冤屈的機會。

人心被無奈煎熬是何等痛苦。我曾在酒吧門口看見徐自強在等人,那已經是他洗刷冤屈之後的事了,他默默站在路燈下,菸一根一根的抽,那是無法判讀的表情,平靜的孤獨。

如果有雙透視一切的眼睛,可以看進黃學文被攪和數十年的內心,大概也是深邃無光的,有恨有悲交融的混沌。

年輕的人生和雄心壯志,只因為不幸成為鬥爭劇本中的主角,像被核彈炸下,一圈一圈的傷害漫延到周圍一層一層的人。黃學文和其他相關涉案人,經歷79天不人道的刑求,不能睡覺、強光照眼、灌辣椒水、細竹插指甲縫、絞腳趾,二十四小時不停歇輪班虐待,肉體和心智被折磨到不成人形,想自殺也死不了,這種刑求下得到的犯罪者自白,完全碾壓各種客觀的科學證據,成為法庭上最重要的證據,而自白如同聖旨,即使在法官面前翻供也無濟於事。

在獄中的時間,原本風光的武漢大旅社被霸佔敗光,完整的家庭支離破碎,六個小孩被迫自力更生,八段本應精彩的人生戛然而止,奉上成為時代的祭品。

1959年漢口街一段80巷12號的武漢大旅社,現在是一家男同志三溫暖,隱身在城中市場狹長擁擠的巷弄中,建築老舊斑駁,早已失去當時豪華霸氣的模樣,不勝唏噓。但即便如此,公平正義的戰爭卻沒有停止,案發至今五十八個年頭,冤案的關係人只剩旅社老闆娘楊薰春還在人世,她依然為了平反冤案奔波,那背影多沉重。

最後她可能還是會含恨而終。徹底改革的路依然有許多黑手在阻擋,跨越這麼多年代養成的司法黑洞連卑微的呼救聲都無情吞噬,翻開台灣冤案史,洋洋灑灑的。對於司法,我們還能有什麼樣的期待?這幾乎成為台灣人在困惑中堅決的共識,我們都期望司法像不徇私的天平,平衡正義邪惡的重量,可是「查無不法」卻成為我們對判官最大的嘲諷,一次一次的判決中,撕裂被託付的信賴,期待和等待換來的無奈,一次一次的加深,改革的確在往前走了,駭人聽聞的刑求已不復見,但我們不懂的是,黑暗中到底還有多少惡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仍然不停出賣司法,打破這些萬年的不法結構,才是實現公平最後一哩路,至少不再那麼不公平。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動物農莊》:權力的醜陋


作者:姚泓汎



老少校是列寧,雪球是托洛斯基,拿破崙是史達林,拳擊手是無產階級,莫莉是資產階級,班傑明是知識分子,羊群是無知民眾,狗群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大家的解讀是這樣的,喬治歐威爾寫了一個故事,一點都不隱蔽的暗諷蘇聯從十月革命到史達林獨裁時期的歷史。

《五項修練的故事》書中先說故事再說作者想表達的道理,而《動物農莊》說完故事,自己就懂作者想傳遞的想法。當然,這樣的寫作方式,可能也跟當時世界政治軍事版圖相關,有些話不能說得太白。

階級是醞釀社會主義的元素,差異的、歧視的、壓迫的、不公的,造就馬克思主義盛行,拉平高低起伏,對齊前後進退,但人心的偏頗卻將馬克思主義牽引到個人獨裁主義的方向。

布爾什維克派在十月革命中推翻臨時政府,建立第一個由無產階級統治的社會主義國家,史達林上位後對托洛斯基派進行大清洗,走向個人獨裁統治,腥風血雨中,強制實施集體主義政策和計畫經濟,短時間內讓蘇聯的產業結構由農業轉型成重工業,徹底影響農業生產造成大饑荒,民不聊生。

這樣的過程似曾相識,史明先生在《史明回憶錄》中提到他的前半生,從日本前往中國加入共產黨,反日本帝國主義,在共產黨的日子看清馬克思主義是如何的名存實亡,假解放真鬥爭,假馬克思社會主義之名行毛澤東獨裁主義之實,無獨有偶的,大躍進運動也帶來大饑荒。

古巴的卡司楚、北韓的金日成、越南的胡志明、寮國的凱山豐威漢也都是,權力讓人心醉,世上僅存的少數社會主義國家,並沒有比資本主義社會更接近共產。

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下描繪的烏托邦,是由農業社會轉型成工業化社會,由發展至極致的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對比過去至今的社會主義國家卻都還停留在農業社會為主的階段,連資本主義的大幅擴張都談不上,然而這些理論卻被有意無意的扭曲,成為鬥爭奪權的手段。

即使切開當時寫作的時代背景來看這座農莊,還是一點也不違和。


他不是豬頭豬腦,是人模人樣。身為人類以外的高智商族群代表,擅長思考應變及快速學習的能力,因而掌握絕對話語權,獲得權力。

有絕對的責任感與熱誠,擁有強健的體魄,無比堅毅的意志,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智商,他忠誠,但不具思辨能力。

獨裁統治者的暴力打手,狗假豬威,在鬥爭的階級裡無形中攀上上層位置。

從不思考,盲目的相信所見所聞,輕易成為被操控的棋子。

置身團體之內卻猶如置身事外,期望改變卻又愛惜羽毛不出鋒頭以求保全自己。

這是人類社會的常態分佈,好比,豬是誰大家都知道,可是狗是兇狠的炮塔防衛著,羊就像堅固的城牆,不顧是非的守護著,有些馬說還過得去還死不了就將就生活吧,努力點就看得見光,驢持續無為,而真正有作為的呢?都被幹掉了。

套用一下,才發現我們其實在人類農莊裡。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齒魂正宗-鑲牙師之罪


作者:姚泓汎



身為台灣近代牙科史中,唯一純正血統的牙醫師,非但沒有優雅尊貴的宿命,還須在幽暗歷史中傳續命脈。漫步巷弄,餘光掠過藏身林立招牌間的唇紅齒白,是鑲牙師立命之處;耳語間的都市傳說少不了齒模師的篇章,繪聲繪影。這些過往都是牙醫師、鑲牙生和齒模師曾經的糾結,時代段落畫下之際,興衰立判。

早在日治時期,牙科醫療初萌生之時,「鑲牙生管理規則」和其甄選制度作為一個權力釋出的開端,種下日後複雜利益糾葛的遠因。

而鑲牙生就像產出牙醫師這個化學反應中的中間產物,只短暫生成最終應消失。

一顆精緻的假牙不會橫空出世,而是經過「修磨」、「印模」、「試戴」、「安裝」層層淬鍊而成,牙醫師可以,但「鑲牙生管理規則」第七條明示「鑲牙生不得施口腔外科及治療牙病」,死守牙醫師的防線,鑲牙生為了生存,只能採取犯規戰術「先去找牙醫治療好再來找我做假牙」或私下偷磨甚至乾脆不磨等種種的惡性犯規。

另一方面,在動盪的年代,牙科醫療人力和需求平衡呈現窘迫的傾斜,混亂的環境中孕育出許多本應不該存在的密醫。諷刺的是,密醫卻是寄生牙醫師和鑲牙生而來,只是曾經巧妙的偽裝成互利共生的樣貌。

如能跨越時空走進當時的牙醫診所,不會有當今的富麗堂皇和精緻細膩,有的盡是急促繁忙,幕前牙醫師執行牙科治療,幕後就有齒模師製作假牙,時常幕前手忙腳亂,齒模師便掀開那禁忌的幕,直接跨越到幕前執行牙科治療,成為牙醫師的「助手」,這些「助手」也
漸漸學成獨立,另闢舞台成為密醫,大環境不置可否的噤聲,讓這種情況成為當時不違法的違法存在。

如果說鑲牙生是中間產物,那密醫就只是化學反應中放出的廢熱,只該消失於大氣中。

國民政府迫遷來台後,羅織黑白相間的詭譎,藍天之下的巨幕,擋不住漫天塵埃,當時的軍醫和密醫,可以經過甄試成為牙醫師或鑲牙生,不過那幕那甄試,夾雜特權與關說,大失公平性,因此染上爭議的一層灰,然而灰濛濛的證書,在數十年後已沒人記得當初不單純的色澤。

說起牙醫師一族的血脈,總是混雜一些曖昧不明的基因,起源於中世紀歐洲的髮匠,外科醫師與之纏繞數百年後,才發展牙醫師獨立的地位,在台灣則是1975年的醫師法修法中才聚合成純粹的姿態,那年牙醫師被納入醫師法,也是那年不再發出鑲牙生證書。

肅清之後,確立牙醫師高度專業化的軸向,僅存的鑲牙生在一位位凋零之後,逐漸成為枯槁的往事。

而牙體技術師( 生 )的高度專業化,則是續寫的篇章。不再發出鑲牙生證書後,仍在學藝中的學徒,在刀光劍影中被斬斷攀向鑲牙生的登天梯,連隱匿背後想攀向「變相牙醫師」的猙獰意圖都喪失,即使百般施壓阻撓,也無法改變時代的趨勢線。

「齒模製造技術員」證書,將遍跡曠野的齒模師納入管理,也圈下圍籬做為口腔內外業務的分野。2009年廢除「齒模製造技術員管理辦法」,頒布「牙體技術師法」,從教育、訓練築底而起,堆疊出牙體技術高度專業的結構,至此,牙科領域專業協同的脈絡已清晰可見。

但即使在現今,藏身巷弄間的隱密執業場所中,每天仍有許多不符合醫療常規的違法醫療在發生,這是我們不樂見的。歷史的流變可以看出牙科領域中牙醫師和牙體技術師( 士 ),分進合擊的走向,而鑲牙生、齒模製造技術員這類定位模糊的角色,早就不符合時代的意義,只成追憶。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小傢伙的日常劇本(七)


作者:姚泓汎



圖書區有一個爸爸帶著他一兩歲大的兒子在唸書,聲音不算小,吸引了另外兩個小朋友的注意,是一男一女,於是他們放下手中的玩具靠了過去。小傢伙也跟著過去圍成一圈坐下,我坐在她後面陪著她。

那是一本認識顏色和數字的書,有不同顏色的數字,紅色的一,綠色的二,藍色的三等等的。

「這是什麼顏色?」

「Blue~」

「這是什麼顏色?」

「Red~」

那位爸爸指著數字問小朋友們是什麼顏色,大家異口同聲的以英文回答,小傢伙只是聽著。

幾題之後她突然開口

「你們在說什麼鬼啦,這個是數字1,2,3,4,5,6,7,8,9,10啊,Oh my god!」

我趕緊滑手機。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王丹的毒口水


作者:姚泓汎



是我們被馴化,還是媒體被我們豢養成一頭頭噬血的巨獸?談論著關於流血的事,原來我們是血淋淋的俎肉,毫不自覺。

「台獨若不願流血,那就是嘴炮。」像標題黨般突兀的被拋出,收聚了所有關注的光,我對王丹不熟,知道他寫了一首「沒有菸抽的日子」,裡頭的孤獨和無奈被填進歌詞裡,沒有張雨生的話,我不會聽過他,還知道他是六四運動的領導者,沒有照片裡孤身站在坦克前的王維林的話,我也不會聽過他。

其他立場、理念,以至於在台灣居住許久,甚至是這幾場「告別台灣」系列演講都不曾關心過,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也都是。

在爭議的演講過後,我試圖找出在「台獨若不願流血,那就是嘴炮」之前他說了什麼,在那之後又說了什麼,鑲嵌在什麼樣的前後文裡才是重要的,但此時台獨不台獨,流血不流血的戰火卻已經鋪天蓋地的襲來。後來,還是在作家藍麗娟的臉書上找到台中場演講內容的詳細紀錄。

王丹寫了十點臨別贈言送給台灣。一談民進黨與太陽花,希望民進黨不要辜負太陽花世代;二談暴力政治與民主政治,政府不可縱容暴力干預民主;三談公民素質與民主制度,自己要提高公民素養,不因惡小而為之;四談中國問題和兩岸關係,只看兩岸關係,不看中國問題是很危險的;五談中國民主化,推動中國民主化,台灣會間接受益;六談教育,台灣經須靠教育立足未來,但又太不重視;七談文明社會,目前公民自由和平等的觀念還不夠;八談歷史教學,因為不了解歷史,讓許多人誤解轉型正義是報復;九談台獨,引用民調說明台灣人支持獨立的比例高,願為獨立而戰爭的比例低;十談香港人才,香港民主漸受壓迫,希望立專法吸引香港人才來台。

王丹說台灣人太客氣,太禮貌,太不願意講一些可能會引發衝突的話,就因為珍惜台灣,所以他說了這些,洋洋灑灑的提出十個台灣的問題,要說建議也好,批評也罷,在十個問題背後是身為部分台灣人的苦口婆心。然而這真實的口吻,有沒有確實的被我們感受到呢?可能是有的,認真去搜尋會發現在近百篇報導、轉載和評論中,還是有一篇不下這麼噬血的標題,願意談論王丹的心意。

幾乎所有的媒體都選擇性的放大王丹那用不到十分之一時間論述的想法,其餘九成的言論沉默的好像不曾存在,也真的挑動大家的神經,於是所有人相辱以沫,淹沒在比台灣海峽還險惡的口水中,最後趁了誰的心?如了誰的意?

媒體的煽動是一回事,而人民的躁動又是一回事。

一句「台獨若不願流血,那就是嘴炮。」真正的糾結不是「流血」而是「嘴炮」,藉由流血不流血來掩飾台獨心意堅決不堅決,正是我們的假裝。假裝來自不認同,不認同來自不認識。

我們當中的多數人被馴化的很好,從解不開的糾纏歷史開始,烙印式的教育非常根深蒂固,以為讀過認識台灣歷史篇、地理篇、社會篇,就真的認識台灣,自己也是在年近三十才透過閱讀思考,慢慢看清覆蓋沉重真相上的輕薄假象,那是以殖民者的歧視看台灣的人造歷史。

王丹終究會離開,因為他從來沒有真正屬於這裡過,他有他的理念,而台灣有自己的方向,他的理念和台灣的方向帶有不同目的性,也許有關聯,也許沒關聯。

王丹終究會離開,帶著他的理念離開,可以不帶走一點批評,可是他對台灣的批評,確確實實點出台灣目前的殘忍現況,雖然其中混雜不少爭議。

留在原地的台灣人呢?

我們的日常常常是這樣,踩著二分法的陷阱對立著,各自藏匿在自己的粉紅泡泡中,幻想著同溫層給與的夢,但事情的本質卻永遠不是這種非黑即白的楚河漢界劃分的清的,過於習慣藍與綠,獨與統的僵化思惟,讓自己被囚禁在這島上。

台灣人超級弱的,弱到無以復加,整個島上翻箱倒櫃也只找出民主兩個字可以說嘴,但卻連民主都是廉價的仿冒品,威權遺毒還是在流竄,沒有真正的自由,不是真正的平等,而自由平等才是民主的奧義。

台灣有自己艱辛的路要走,民主和獨立都是,王丹說的話也不是只有他說過,甚至不用說我們自己也都心知肚明,他讓台灣赤裸,去看清自己的模樣,想清下一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九十九分的風景


作者:姚泓汎



下了高鐵,推著女兒準備搭計程車,她喝水喝得太急嗆到咳嗽,咳著咳著便吐了,吐得身上跟推車都是,我們在偌大的台北車站一樓終於找到唯一的兩間廁所,可以幫她換件衣服。

也是在尋找廁所的過程當中才知道,台北車站的廁所都在層與層之間,必須走樓梯,一樓僅有的兩間廁所是親子廁所跟無障礙廁所,而親子廁所壞掉維修中。

無障礙廁所前排了兩個人,第一個是約五十歲的中年男子,第二個是七八十歲的婆婆,我們排到第三位後,女兒又吐了一口,他們都看到了。

婆婆緩慢移動離開隊伍到一個年約四五十的女人身邊,那女人是個身心障礙者,坐在電動輪椅上,表情和肢體都不太自然,婆婆將臉貼近那女人問會很急嗎?那女人歪著嘴僵硬的搖搖頭。

婆婆回到隊伍,接著問那年約五十的中年男子可不可以先讓我跟女兒清理一下,後面就有一般廁所,走幾步路而已。中年男子說他懶得走到後面去,便繼續等著,婆婆看著我苦笑,我也動了一下嘴角回應她的善良。其實我真的還好,他也真的沒有一定得讓。

幾分鐘後,裡面好手好腳的婦人出來了,邊走邊把水甩到地板,好手好腳的中年男子走進去了。婆婆說,等一下你們先進去吧,我女兒不急可以等。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人皆生而平等


作者:姚泓汎



推著小傢伙走過台北車站南門,忽然她揮動小手,喊了一聲「阿伯,哈囉。你在幹嘛?」在我眼睛順著她的目光移動時,看見在門口旁一位蓬頭垢面、皮膚黝黑的街友,有點驚嚇的坐起,找尋聲音的來源,看見小傢伙後,露出驚喜的笑容,害羞的舉起手揮了揮。

「爸爸,阿伯理我耶!」這是小傢伙在向陌生人釋出善意並得到回應後,會開心跟我炫耀的話。於是,她在推車裡開心的踢踢腳邊笑著,我推著她走進車站。

車站建築的周圍總聚集一些街友,那是這城市矛盾的存在,是關於內在感受那一部分,他們顯而易見,我們視而不見,或用異樣的眼光打量他們不堪的存在,畫出階級的疏離感。

可是孩子天真的表現出友善,就像每天出門看見社區打掃人員一般,打個招呼道聲早安,好像在說我們沒有不同,歡迎當朋友。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齒科觀落陽-水泥車司機的平淡故事


作者:姚泓汎



他就這樣快步走了進來,大約四十歲的中年男子,皮膚黝黑,頭髮短的俐落,工作服、工作褲和工作鞋上,都沾染了些粉塵,白白灰灰的,他遲到了六分鐘,四目相對的那刻,他便開口

「醫師,拍謝,嘟蛤班!」

一開口就看見他空空的門牙區,少了一顆正中門牙,這就是他來的原因。左右的牙齒都被磨過,他說牙齒掉了好幾個月了,沒時間重做。

「姚醫師,謝謝。」離開時他鞠躬並說著。

第二次的約診,一樣的服裝,一樣的粉塵,一樣遲到,只是更久了,遲到二十分鐘。

「醫師,拍謝,蔗崗啊郎。」

兩顆支柱牙上的牙釘比想像中難纏,就在磨磨震震敲敲打打之中,約莫二十分鐘過去了,依然沒進展,忽然他舉起手,伊伊啊啊的,起身後他說今天可以先這樣就好嗎?水泥會硬掉。

原來他是水泥車司機。違停的水泥車裝載滿滿的水泥,他必須讓水泥車繼續轉動。

「姚醫師,謝謝。」離開時他鞠躬並說著。

第三次約診,先裝上臨時假牙,空了大半年的的那顆門牙回來了。他說做個假牙要存錢存好久。

「姚醫師,謝謝。」離開時他鞠躬並說著。

第四次約診,不是剛下班的樣子,而是穿著素色Polo衫,深藍牛仔褲,褲管捲了幾折,腳上是一雙咖啡色帆船鞋,耳道式耳機塞緊雙耳,隱隱還能聽到他正播放的音樂。

「姚醫師,謝謝。」離開時他鞠躬並說著。

第五次約診,跟上次一樣青春的裝扮,但是臨時假牙不見了,他說掉到水泥裡了,或許會出現在某戶人家的樑柱裡。他擔心要再付一次錢,我說不用啦。

「姚醫師,謝謝。」離開時他鞠躬並說著。

這風景樸實的好美。

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她的痛苦


作者:姚泓汎



關於她那過不去放不下的痛苦,我可以了解,了解的不是痛苦,是過不去和放不下,那種悲鳴,來自永無止盡的路,跟窮途末路的哀號有極大的不同。

真正在生命中纏繞糾結的脆弱,是流竄在血液裡的,更甚者,狠狠嵌進染色體,成為一個基本組成。

這僅僅是在座標軸外的視角,注視空間內的一切,我們當然可以很理性的說那些科學和醫學教我們的觀點,是一種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病,接著說我們都了解了,但只是了解,不是理解,理解是一種感同身受,是我們交換,我是你,你是我,再把彼此還給對方說我懂了,可是辦不到。

痛苦的人很多,可能每天擦身而過的熙來攘往中都存在著,他們多半掩飾的很好,不讓世界覺得他們孤獨又寂寞,因此囚禁在自己的痛苦裡。

「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終究只是馬後炮,幸運走過,也許回頭思索,經過的種種歷程像生命中和煦的陽光、豐沛的養分,痛苦被供奉,而成為激勵人心的故事。可是現實才沒那麼夢幻。

在不公平的社會中,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人,我們從沒學過怎麼輕鬆的痛苦,卻又輕易的痛苦,說來無奈。

最後我了解的是我不了解她的痛苦。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


作者:姚泓汎



穿過醫學的窄門,就走起醫學的窄路,看了很多典型的人生,串起自己早先的經驗,就是這種感觸,以為的安穩原先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在大環境凋零的現代,層層堆疊的危機都在升級,漸漸意識到不得不變的急迫。「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真是一個充滿慌張感的題目啊。

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在安全的道路上,已經漸漸失去創意和冒險的能力,安全的道路指的是從小認真唸書,考上好學校,去唸資優班,沒有特別的目標就以最高分的校系為自願,走在前人的腳印裡,一步一步完成主線任務,不打副本。

原來醫學人生的副本,多的不可思議,只是寧靜的躺在寬廣地圖中的一隅,遊戲預設裡關掉任務提醒,開啟副本的關鍵都藏在和NPC的對話中,唯有仔細思索話語中的問題,才能看見副線劇情的走向,在工作中生活上,其實有許多難題存在,這些難題都是機會偽裝而成,選擇忽視和閃躲還是能無關痛癢的走下去,而面對挑戰才可能開創新局面。

主線任務是有等級限制的,即使有一身神裝和超群的戰力,等級不夠還是無法繼續推進,就像大環境下各種體制、法規、利益結構、權力分配所羅織的諸多限制,透過打副本可以修煉經驗,獲得道具和金錢,累積實力突破主線上有形無形的限制。

十位講師的人生,不管走向研發醫材,或是經營特色診所,都需要許多醫療以外的能力,溝通、協調、整合、評估,這些能力可能在過去不被重視也沒有學習的管道,但都在創業過程中,慢慢的在困境中強化。

這些獨特的人生都起源於一個突然面對或長久以來大家一直面對的問題,在一開始或許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一件厲害的事,只是當做在找出一個問題的解法,然而在追求一個答案的過程中,卻發現問題像葡萄一樣一顆一顆結成串,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就在於面對失控的問題接踵而來時,還是堅持把一個一個問題的答案找出來,不只如此,找出答案後還是不停思索更好的解法,某天偶然整理起努力過的這一切,才發現已經解鎖偉大的成就了。

自己也走過創業的路,感受過那種詭譎的矛盾感,大家都希望更好,可是都排斥改變,無形中成為很大的阻力,甚至連自己心中都會有掙扎,習慣性選擇相對舒適的方向,結果繞了一個迴圈回到原點。

原來成功事業的養成,多半不是一開始就有天高地遠的目標,而是看見別人沒看見或不在意的機會,逐漸雕琢,也多半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漸漸成長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堅持下,逐漸邁向頂尖。

有幸聽到十位講者精彩的演講和人生故事,其實有些講著都還是一起上過課的同學,簡直臥虎藏龍,對照自己的人生,有很多可以向他們學習的,希望在將來也能如此精彩。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五項故事的修練》:學習型組織


作者:姚泓汎



這是一套令人驚艷的書。這套書的原作是管理大師彼得聖吉被譽為管理學聖經的《第五項修練》及相關著作。本書作者大衛哈欽斯是彼得聖吉的追隨者和實踐者,因此協同插畫家巴比龔伯特,以簡潔幽默又寓意深遠的寓言方式,重新詮釋這部經典之作。

五個簡單的故事中,帶出無數的智慧,涵蓋了企業、工作、人生等面向,《比狼學得快》談組織學習、《旅鼠的困境》談自我超越、《洞穴人的陰影》談心智模式、《冰山的一角》談系統思考、《聆聽火山的聲音》談深度匯談,雖是彼此獨立的章節,但在應用上又環環相扣。

書的架構設計是在一段淺顯易懂的故事中,鑲嵌一些耐人尋味的想法,兩者前後呼應,故事情節的安排會對應到生活中常面臨的事,一開始是位企業管理所寫的書,但其中的觀念可以套用到各種不同的團體,也許裡頭的故事看來簡單,可是當讀完後面的理論論述,會發現這樣的寓言故事暗喻的恰到好處,再回頭看故事才恍然大悟每一段劇情的設定都是很精準的,不少不缺不冗不贅,要設計這樣的故事還不是那麼簡單。

像經營管理、溝通談判、自我成長的書,幾乎在書榜前十名都會佔個三四本,並且一直有新書在出版,幾乎是目前的時代顯學,真正去閱讀這類書,有些可能像心靈小語,無法觸動什麼感觸,於是船過水無痕,有些內容難以咀嚼,更別說消化,許多理論觀念和現實生活之間還有著很大的隔閡,產生不了共鳴,於是擱置。

在注意力貧乏的年代,大家都喜歡聽故事,而不喜歡聽道理,書中說故事的比重佔頁數的四分三,呈現的方式像圖文書,簡單的如同兒童繪本,有些篇幅甚至只有一句話搭配一幅圖,沒有艱難的字句,也沒有複雜的概念,就像三隻小豬、小紅帽之類的童話故事,不需要太多時間就可以看完。

而後面的四分之一以一段一段解析故事寓意的方式來呈現想表達的思想或想說明的理論,單獨看後四分之一的內容,可能會覺得生硬,有許多枯燥模糊的名詞,但在與前面故事連結的過程中,理解這些抽象內容的變得容易許多,這樣的循序漸進的鋪陳連孩童都看的懂,也難怪書籍介紹中寫著這是九歲小孩都能看懂的管理書,一本書的閱讀時間只有約四十分鐘。
有趣的是,如果只想更輕鬆的當成在看童書,事實上也是可行的,光是閱讀這些故事,思考故事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就有所收穫,甚至在故事裡角色的對話中就明白的說出你應該知道的事。當然,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這些行為和思考是建立在什麼樣的理論基礎,以及整理歸納出一套模型,例如《洞穴人的陰影》提到心智模式的七大原理、《冰山的一角》提到系統的五大基本原則。除了理解之外,更加知道未來該如何應用。

不可避免的,我們都身在一個系統內,任何組織、團體都是,從家庭、學校、公司,每天在不同系中轉換,系統的組成都是複雜且細膩的,即使人數少,也因為時時在變動,所以不可預測,如同常說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冰山的一角》中提到,思考事情的方式,不能是單純的線性思考,一件事情的發生,常常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在系統內許許多多複雜的因素互相影響所造成的結果,如果能將視野拉高到系統的層次,釐清背後更多錯綜複雜的關係,比較能避免錯誤決策。

在系統中的成員都有各自的背景,有不同的信念,有獨特的思考方式,《洞穴人的陰影》提到每個人不同的心智模式,會影響到看事情的角度,進而影響行為,也就是內部差異的源頭,還有衝突發生的原因,這是一種必然的情況。

我想如果將組織視為個體,也會有心智模式,就像法人也好像是個人,組織的心智模式呈現的就是整體的風格、核心價值,也可以說是一個品牌。

不管是個人或組織的,都應該擁著正確的信念,朝著正向積極的目標前進,這便是《旅鼠的困境》談的自我超越。而這個目標是組織內成員的共識,共識多半是難產出的,需建立在良好的溝通上,《聆聽火山的聲音》提到的深度匯談是很好的方式,可以是有目的性的,也可以漫無目的的,透過開放的方式,每個人都以參與者的身分參與,達到追求創新的目標,這是一種集體的氛圍,創造一個集體學習的環境,針對共同面對的問題,思考因應的對策,還有激盪出未來的方向,這些都是在一個學習型組織中,經由共同討論針砭發想,逐步成長的模式,也是《比狼學得快》中提及的。

過去些許的管理經驗中,漸漸發現管理人這件事,其實是有點弔詭的,也可以說管理這兩個字用的不精確,與其使用這種帶有支配性的思考,不如更開放的容納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做法,將所有人放在更平行的位置,釋放更多被壓抑的能量,畢竟我們所處的年代是一個更相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年代,比誰變得快的時代,環境的變動已經太快,如果跟不上腳步終將被淘汰。


彼得聖吉在2003年來台灣演講時提到「在我們的文化中,最重要的組織不是企業而是學校」,意謂著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其實應該廣泛被運用,工業文化讓我們強調一致性和生產力,但是自然界的準則卻是多樣性,人所追求的都是獨立自主,唯有這樣才能發揮真正的潛能。我想不只如此,比學校更重要的組織是家庭,對照目前所觀察到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整體社會對於學習和學習環境的建立,是真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計程車


作者:姚泓汎



我如往常坐在計程車後座右邊的位置,雙手環繞著女兒,她依舊天真的指著椅背上司機的照片,問東問西消耗她的好奇,在台北橋上刷過窗外的倏忽。

大多時候我都開車,在很累的時候或我想要一些空檔時間忙些事時會坐計程車,所以不喜歡會主動聊天的司機,但小傢伙很愛跟司機海闊天空的聊天,有次聊著聊著竟然問起,能不能去司機姊姊家玩。

那天我們去台大兒童醫院。司機說他有個兒子剛在那邊受訓完,從後視鏡裡看見的他的眼裡盡是興奮,不過他們久久才見一次面。

「他說已經大年紀,開著車,右手有一點麻痺,沒問題,後天有醫生做兒子,每次想到這裡,就歡喜。」

直覺的想起陳奕迅那首月黑風高,林夕寫的歌詞,只是沒有那場雨,艷陽高照取代了月黑風高,一樣有的是孤獨的背影裡鑲嵌的驕傲。

在中山北路上最後一個紅燈,他才說他兒子是急診醫師。小傢伙問我那是什麼,我說那是很厲害的人。

司機不像歌詞裡那樣忘了問我去哪裡,但他忘了跳表。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雪球速讀法》:首先你要先開始閱讀


作者:姚泓汎



一般理解的速讀法不外乎一些不要逐字讀,要一個區塊一個區塊的看,或是斜線法這類強調視線焦點的技巧式訓練。小時候也上過楊氏速讀,不過學習效果卻感覺不出來。
大腦和電腦的運作方式不一樣,閱讀也不是下載,直接把內容儲存,而是透過連結,將新的資訊和自己舊有的記憶,或說資料庫,彼此連結協作,進而擴充資料庫。所以資料庫本身就很龐大,雜學豐富的人閱讀速度自然比較快,或是和書本內容連結度高,例如閱讀自己專業領域的書,速度也會比較快。

雪球速讀法的原理即是建立一個基本的資料庫,再透過不斷連結和擴充,達到加強閱讀速度和理解內容的目的。

而直覺上認為要理解書的內容,必須地毯式的循序閱讀,事實上卻常因為閱讀時間拉長,導致讀到後面時已經忘記前面了。

雪球速讀法強調的是快速且重複的閱讀,也就是其實一本書都必須要讀過很多次。

首先必須重複的讀過目錄十次,建立最初的資料庫,也就是先對整個大架構有基礎了解,接著閱讀前言和後記,這兩個部分常常有作者對書的整體性看法還有軸心理念,最後才是閱讀書的本文,在閱讀本文時也閱讀全書的標題,然後才開始內文,要做到每一次都在三十分鐘內看完全書,剛開始可能只足夠記憶關鍵字,但隨著一次一次的閱讀,速度會漸漸加快,也因為有了前一次閱讀的基礎,擴充了資料庫,形成正向回饋。

就很像滾雪球一般一層一層越來越大,原理也很像蓋房子,先有地基,然後鋼筋水泥,在木作裝潢,循序漸進的完成。雖然必須重複看很多次,但總時間會比只看一次慢慢看還短,但記憶強度是比較強的。

在閱讀時,有兩大重點,一個是不要將文字唸出或默唸在心中,文字是為了將語言紀錄下來才產生,於是我們都習慣,逆向將文字轉換成語言,這個轉換的步驟就影響了閱讀速度,另一個是看到不懂的也先不要停下來,許多書籍對同一個觀點,常常在書的後半會有比前半更詳細的說明,不妨先跳過,或許閱讀到後面時就理解了。

雪球速讀法的缺點是不適用在小說類,因為小說有連貫的劇情,也許跳過某些片段會讓對劇情的了解中斷。

追根究底,要真正讓自己的閱讀速度提升,還是要不斷充實雜學資料庫,也就是平時就要有閱讀習慣,搭配速讀技巧,才能有好的速讀能力。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小傢伙的日常劇本(六)


作者:姚泓汎



「妳先去穿鞋子,要出門了。」

「要穿哪一個鞋子?」

「隨便妳啦。」

「爸爸,我找不到我的鞋子。」

「附近看一下啊。」

「啊,找到了,被我亂丟在地板,我要把它放好,放媽媽的鞋子旁邊,爸爸,你看我自己放好鞋子了。」

「我不是叫你穿鞋子要出門嗎...?」

「好像是這個樣子的。」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百億打造的十堂服務課》:令人感動的服務


作者:姚泓汎


「飯店業之王」麗思卡爾頓飯店幾乎是頂級飯店的代名詞,身為飯店業的龍頭,有許多獨特思惟和做法值得學習,這些理念也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信條,各行各業都能應用。

作者是日本人,也是麗思卡爾頓飯店的高階經理人,從自小的成長環境和學習歷程來比較,可以發現在麗思卡爾頓的服務,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日本的服務業,有很明顯的地位差別,放低身段將顧客捧高,因此造就了斷層,這使得服務人員處於較被動的狀態,較不敢主動與顧客溝通,另一方面也使得服務過程僵硬化,沒有真情流露的感動,這有點類似許多餐飲業曾經被批判的做法,將服務人員視為僕役性質,甚至半跪姿點餐,不對等的相處方式限制了服務品質的提升,制式的服務模式,看似有禮,卻像機器人一般重複操作。

而在麗思卡爾頓,服務人員跟顧客彼此像朋友般的互動,藉由服務人員的主動關心,甚至主動提供非制式非典型的服務,互動中自然有情感的交流,因此能創造感動的瞬間。所以他們總說:我們是服務紳士與淑女的紳士與淑女。

能夠超越服務的服務,是能做到連顧客都意想不到的服務,其實重視服務的行業非常多,大家所想到禮節和細節也都大致相同,在我們逐漸習慣服務業服務的模式後,服務變得像例行公事,至於能不能再多做什麼,可能也很困難,身為一個員工有既有的工作流程要遵守,也因此陷入窠臼,麗思卡爾頓的做法則是較有彈性,允許服務人員盡自己的創意和巧思,在現有的服務上變化,真正滿足顧客的隱形需求,不只要做到,更要做的更多,不只充分授權服務人員回應顧客需求,更有每天兩千美金的自主支配金,可以隨時使用在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時的額外花費,完全的信任員工。當能察覺到顧客不敢或還沒開口的需求時,還是想到顧客自己也沒想到的驚喜時,服務就成為款待。

紐約麗思卡爾頓的酒保諾曼先生,總是一邊和顧客聊天,一邊把飲料遞給顧客,並以自然流暢的手勢,將飲料杯再往顧客的方向挪近六吋,他說:我打從心底重視我的顧客,把飲料杯往前挪近六吋的目的,是為了接近顧客的心,把我的愛傳遞到顧客的心中。這六吋就是服務和款待的差距。

從熱情出發的真誠款待,就能讓顧客從滿意到感動,從感動到感謝。

這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個接待的時刻,是由無數的事件和情緒所組成,要有很強的感受力發覺事件的變化做出應對,它必須有個準則可以依據,卻又必須在準則上修正出每個時機專屬的應用,考量到每個顧客的獨特性,顧客的需求是合理的或是惡意的,顧客的抱怨是理性的或是刁難的。

這很值得討論,在台灣服務業已經被嚴重的僕役化和汙名化,甚至服務業不以身為服務業為榮,好像成為一個貶義詞,之所以有如此嚴重的偏見,就是顧客和服務人員的地位不對等,這種不平等兩造都有責任,一方面企業本身認知不足,帶頭壓抑服務人員的地位,形成一種是非不分的病態「以客為尊」、「顧客至上」文化,而另一方面是越趨氾濫的「花錢就是大爺」心態,這種心態也是長期的病態企業文化豢養出來的,彼此的惡性循環,讓對等關係不斷傾斜,如果能平衡這樣的關係,服務人員有好的工作環境和熱誠,顧客也能享受真正的服務。

麗思卡爾頓對於人才的看法非常有趣,不會只把員工訓練成人才,為公司提供最大效能,而是當作人財,是財產的一部分,指的不是像物品一樣不重視,而是像寶貴的資產,用心的收藏,營造一個不分你我的氣氛,讓每個人都有像家的感覺。

這是叫做「內部顧客」的概念,每一個員工都被麗思卡爾頓當成顧客一樣款待,一樣主動關心,一樣充滿驚喜,對待員工的方式一如員工對待顧客的方式,在團體內部早已醞釀出堅守信條的氛圍,員工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些信念內化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崗位上,自然表現出來。

他們相信人格遠比外在的技巧重要許多,在面試員工時,重視人格特質,是否有服務的熱忱,是否有好學向上的心,有這樣人格特質的人,即使是平凡的工作也能做的出色且令人印象深刻。

麗思卡爾頓的內部教育訓練其實並不多,但即使如此,員工還是能表現出色,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團體內部已經形成強烈的共識,也都有為服務奉獻的心,自然營造出一個熱誠積極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員工自己仍會主動進修,投資自我,升級自我。

歷久彌堅比的不只是實力,還有遠見和與時俱進的能力,從麗思卡爾頓品牌建立後,就是以頂級服務為目標,當然頂級服務必然對應不斐的費用,但也自始至終,相信能做到超越價錢的價值。

「品牌的建立是持續遵守對顧客的承諾。若經常變換形象或服務品質的品牌,恐怕難以獲得消費大眾的認識。」對比許多品牌推出中低價位的副牌,希望一網打盡各個階層的顧客,卻因為副牌的品質或彰顯的價值不夠精緻,影響顧客對品牌整體的觀感,也許多了一些副牌的顧客,但也失去了一些原始品牌的顧客,一來一往間的差距其實也只在顧客心中那微妙的感覺。

捨棄這樣直鏈狀的發展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網狀的發展模式,放眼其他產業,有很多企業像麗思卡爾頓一樣追求卓越,以頂級服務或產品為目標,具有類似的理念 ,這些高層次的異業合作,打開了新市場,激盪出全新的商業模式,除了擁有高品質的優勢外,也發揮「魚幫水,水幫魚」的效果,各自的本業發展蒸蒸日上,這也是麗思卡爾頓可以永續經營的原因。

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齒科觀落陽-寂靜的世界


作者:姚泓汎



婆婆已經坐在診療椅上,旁邊站的是看起來只有十五、六歲的孫女,我走進診間後,婆婆轉頭看見我笑了一下,發出了點聲音。

她的孫女先開口說話,說她阿嬤牙齒咬斷了想拔掉,我問婆婆牙齒會不會痛,她頭擺動了一下並且擠出一點聲音,我分不清是點頭還是搖頭。

抬頭看看婆婆的孫女

「阿嬤聽不到嗎?」

「嗯。」

「完全聽不到還是大聲點會聽得到?」

「完全聽不到。」

還沒問出口的是婆婆能不能說話,但從她發出聲音卻不說話也大概猜到。

「那她認識字嗎?」

「不認識。」

「那妳們能溝通嗎?」

「可以用比的。」

「好,再麻煩妳了。」

我讓婆婆躺下,她馬上用手指比了會痛的地方,然後比了一個拔牙的手勢,之所以知道是拔牙的手勢,是看過很多非英語系國家的外籍人士,都是這樣表達想拔牙的,雖然我覺得很疑惑,拔牙從來就不是這麼粗曠的動作,為何大家的反射卻如此一致。

婆婆的牙齒斷了一片,神經露出來了,但不需要拔牙,只要抽神經再做假牙重建就可以了。

我請孫女跟婆婆解釋,她站到婆婆面前比了比她的牙齒,然後停頓了,好像在想些什麼,但卻再也沒有動作,直到我抬起頭看到她茫然的看著我。

「我不知道要怎麼比。」

「所以妳們不是用手語溝通?」

「嗯,只是會比一些簡單的動作而已,抽神經這個太難了。」

那個當下,我想不出任何方式進入她寂靜的世界。

「我打電話給我媽媽看看。」孫女說

在婆婆的女兒同意下,我先開始抽神經了,過程中一直在想要不要把「嘴巴開一點」、「頭稍微側一點」這些話說出口,最後我折衷小小聲的說,只有我自己聽得到那樣。

她其實一直在看著我的嘴巴,當我的嘴巴動了,她會發出一點聲音,即使我覺得沒有,但可能她覺得我進入了她寂靜的世界。

後來,我問婆婆的孫女,妳們能聊天嗎?她說不太能,用比的只能表達一些簡單的字詞,沒辦法表達出句子。

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也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的世界,想起來就好孤獨。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路過


作者:姚泓汎



三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後期,天天在立法院附近出沒,當時女兒生病住院,我就在台大兒童醫院12樓,隔著玻璃窗看著對街青島東路一號周圍的一切,衝行政院的那個晚上,帶著一身疲憊在中山南路上跟著人群走,也曾被包圍中正一分局的群眾擋住去路。

那陣子驚天動地的衝突,的的確確一拳打在台灣人習以為常的冷漠上,參與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的救贖,如果沒有那場學運,或許現在我們仍集體站在傾向死亡那一邊的天平上。

從此議場成為象徵,一個至高的權力,開始有人藉由包圍、攻擊、推翻它,侵占眾人的瞳孔,凌虐思緒,猥瑣的自私猙獰的毫不掩飾,可是這裡什麼都沒有,一幢建築被圍牆欄杆武裝著,還有一層一層刺網拒馬畫出界線,也是無形的深溝,如此而已。

後來幾次事件經過中山南路還有青島東路,大概都是那樣的情況,也不是大家集體厭倦重複不斷的衝撞,而是本質,體制外的抗爭所進行的破壞是為了破壞之後的建設,而且具有共同意識,精準訴求。胡亂的暴力的破壞帶來更大的破壞,然後也不會有然後。

拿著鐵槌敲牆壁,傷的還是手,找根釘子吧。


《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


作者:姚泓汎



這是一本很重的書


書很重,1.9公斤,共1019頁,像一本字典,連索引都有。書頁間也重,重的是歷史,將近一世紀,用真實的人生參與台灣最動盪漂泊的時刻。


這是一本很硬的書


書很硬,砸到腳會瘀青的硬。書頁間也硬,除了台灣的殖民血淚,更多思想主義流變的探討,彷彿回到大一普通社會學的課堂上,重新溫習社會主義,不過對比當時硬啃生澀拗口的專有名詞,這次隨著追求理想不回頭的硬漢的人生來看,好懂了些。


熱血沸騰的一生


史明先生一生在台灣、中國和日本間擺盪,在最愛的台灣出生,在高中階段為了胸中的大志,隻身前往日本唸早稻田大學,接著因為理想投入馬克思主義,到中國當情報員,而後又因看穿殘酷的真相,逃脫回到台灣進行革命運動,被通緝後亡命天涯,再度回到曾經居住的日本繼續革命事業,在1993年終於回到台灣永久定居。


印象中的史明


知道史明先生是近十年的事,來源都是媒體,印象中已是滿頭白髮,行動稍緩,身體偶有狀況的老人家,在許多場合中,默默的在台下支持,對已經是高齡九十多歲的老前輩,想必是相當辛苦的事情,不過如果理解他的一生就了解,對台灣的熱愛及將革命當成一生志業的熱情,絕對足以支持他風雨無阻的出席,那是他的愛。


生長台灣


說起來史明先生的身世和生長環境是相當優渥,所受教育及各種資源,比起日治時期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好上太多,大可照著「勝利方程式」當個醫生,繼續著穩定的生活,但也許流著反日的家族血液,也許天生反骨使然,塑造出強烈的台灣人意識。

到處存在著階級化差異、歧視和壓迫的被殖民地,隨處可見的不公平,在意識萌芽的年齡感染這種毒害,也許是後來對馬克思主義中解放階級嚮往的因素,然而,不容易的是,雖然處在一個階級化的社會,但史明先生卻是在階級中有幾乎和日本人一樣高的地位,即使如此他也沒有獨善其身的只思考一己利益。


留學日本


在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反思浪潮中,他承受家中的壓力和到殖民者國家唸政治的壓力,在早稻田大學的幾年中鑽研社會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在這同時也親眼目睹日本帝國主義的猖獗,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早稻田的傳統精神是尊重自由,反抗獨裁和壓迫的,也是這個精神,鋪成他一生追求的路。


投身中共


大學畢業後,因為理想又到了新的國度,參與共產黨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我去中國,不是單純的為了歷史上的漢族情感或共產主義思想,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必然性。」他是這麼說著,意謂著最終目的仍是將台灣從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只是選擇的方式不同,縱觀史明先生一生,會發現他每個時期所作所為都有所不同,有些甚至大相逕庭,但深思背後的原因,其實都是體貼台灣人民的心。

就像之前所讀的,對於日本的殖民統治,有人支持台灣獨立,有人主張回歸祖國,不管如何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不同做法,而後來之所以走上台獨的路,也是因為隨著環境和所見所聞調整做法。

在共產黨工作期間,精通地下情報,也打過游擊戰,參與共產黨的事務也走進民間,漸漸揭露殘酷的事實,他所信仰的馬克思主義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這裡有的是假的馬克思主義,是假解放真鬥爭,假借社會主義之名行獨裁主義之實,也是在這種環境中萌生台獨的想法,這是在信仰及思想上很大的轉折。

在讀到這段時恍然大悟,自己對於社會學的各派思想有很大的誤解,將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等等通通都畫上等號,事實不然。


重回台灣


決心離開共產黨,跋山涉水回到台灣,當時緊接著二二八事件的白色恐怖荼毒著人民,即使是中國國民黨,所帶來的也不是民主自由,台灣依然是屬於階級制度的底層。

在台灣短暫的停留,因為刺殺蔣介石事跡敗露,遭到通緝,因此亡命天涯,在千辛萬苦中再度前往日本。

在那樣的政治氛圍中的,仍然不屈服於權威,以最激烈的手段爭取自由,都可以看出史明先生鮮明的個人風格,以革命的方式達成台灣獨立,在那種時代背景,做這樣的行為,幾乎是把命給賭上了。


逃往日本


史明先生一生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日本度過,當然是因為國民黨的高壓統治下,根本是沒有機會再踏上台灣這塊土地,而即使必須面對長年流落異鄉的孤獨,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所堅持的事,用他獨特的方式,持續為台灣貢獻。在日本打拼所存下的六千萬,也都花在台獨革命事業,能夠有這種不顧自己,只為深愛的台灣的情懷,令人動容。

打拼生活的同時,仍然持續匯集情報,為了革命做準備,同時也閱讀大量書籍和文獻,花費許多時間寫出「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本以台灣人的角度書寫的台灣史。


定居台灣


隨著民主潮流一波波湧進,社會開放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語,蔣氏獨裁政權瓦解,也意謂史明先生不再因為過去的事件而有生命危險,在1993年回到台灣,繼續為完成了理想。


我看史明


史明先生的人生,跨越許多國度,用更多驚心動魄串起那些生死關頭,要說這種歷練,恐怕也找不到第二個人了,這些熱血沸騰的背後也代表一次次衝撞,包括對體制及對自己。

用將近一百年的光陰親身體驗近代民主思潮的流變,當中有很多失望和挫折,但即使如此也不見他放棄希望,還是一次次的失望中找到新的方向再出發,或許應該說他早就找到心的方向。

為了理想燒盡一輩子的熱情,而且是犧牲自我,成全大我,這是難能可貴的,可能在現代或對這時代的人談革命,顯得空泛,許多體制在進步的浪潮中被建立,早已可以循各種管道改革,不過這無損在過去史明先生為台灣所做的一切。

往後如果在電視上或某個活動場合上,看到這位頭髮斑白、行動不便的天生革命家,會更敬佩他至死不渝的信念。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對的事就該堅持


作者:姚泓汎



自從教會小傢伙開車要繫安全帶後,她便一直牢牢記著,有時趕著出門,引擎發動車門關上就出發,匆忙間就忘記繫了,她也會在安全座椅上像個大人似的提醒著。

常常無聊測試她,讓她專注在玩具上,偷偷不繫安全還是會被她發現,甚至有次要出門時因為調皮被處罰了,一路哭到車上,發動引擎後,她還是邊哭邊說爸爸你要記得繫安全帶。
對於一些反覆但正確的事,我們常常省略或忽略,也許偷懶,也許輕忽,也許僥倖心態,也許承受壓力,最後不再堅持正確的事。

又好比教會她看紅綠燈後,有次在沒人沒車的情況下,抱著她準備闖過巷口一個約剩十幾秒的紅燈,依然被她制止。

「爸爸,妳不要這樣,紅燈停,綠燈行。」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齒科觀落陽-診療驚魂夜


作者:姚泓汎



那個晚上的第一個病人,牙齒磨到一半,治療椅開始自己下降,嚇了一跳隨即轉頭看助理,看她疑惑的臉就知道見鬼了,於是開始狂按按鈕,但病人的頭還是一直降一直降,這時病人頭部的水平位置已經通過我兩睪丸連線,幹幹幹,趕快將椅子往後退廷出空間,用左手撐住椅子,好像停住了,再請請助理按她那一側的按鈕,結果椅子還是起不來。

以為就此停住了,不小心把手放開,病人的頭卻又開始下降,慢慢通過膝蓋已經準備進入壞球區了,啊啊啊,Ball,最後位置停在膝蓋下三指幅處,病人頭下腳上,夾著rubber dam,哀怨的穿過我胯下看著我,但我也是驚慌失措,重開機治療椅仍然沒反應,只好請病人先起來換診間,無奈病人是腹肌無力的胖子,在這種姿勢下賣力起身又摔躺回去,位置下滑了一些,啊啊啊,要頭轉了,機警的兩位助理同時出掌從病人背上擊去,終於起身,看著牽絲的口水,我很抱歉,如果下次爽約我我可以理解的。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新的視野看生活


作者:姚泓汎



關於封面


這是一本包裹著略淡於Tiffany Blue的湖水藍綠色,夢幻又典雅,混著一點半透神秘感的書,書名是橫書三列式的排列,分別刻印著「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在封面約左邊四分之一處置左對齊,左下則是以略小的字體直書寫著「顏擇雅著」。簡約的設計傳達出的是,標緻的中文字體在西式風格的顏色上,不衝突的美感。


關於書名


一開始著實被這個富有哲學風格的書名給吸引,經閱讀後知道這是這本散文作品集的其中一篇篇名,就像先前讀過的黑面慶仔,一直好奇的是散文作家怎麼去決定哪篇篇名當書名的,這次則是在顏擇雅社長的臉書上找到答案,書中收了多年來各式主題的散文,唯有〈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這篇寫吃吃喝喝,選做書名純粹是覺得這年頭吃吃喝喝最有商機。


關於作者


擇雅,一人出版社的社長,選書、翻譯、閱讀、寫作、編輯、出版全憑一己之力,出版的書籍少,但每出版就造成話題,在出版業的時代逆流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綻放光彩。
初次聽聞顏擇雅社長,是在年初針對總統府春聯是「自自由由」還是「自自冉冉」的撰文,條理分明的論證,引起很大的迴響,而後在多方的辯論下,有些不夠嚴謹之處,也大方承認不足,對於這樣的素養,深感佩服。


關於散文


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思緒不受框架限制的跳躍,讓我直覺的聯想到自由寫作那樣讓思想自在流過,像閒聊般不拘束的述說想法、故事、乃至任何想說的一切,不同的是,在這麼跳躍的同時,作者很自然的旁徵博引,穿插字裡行間,那些部部經典的文學巨作,化作通俗語言侃侃而談,就是這樣的侃侃而談,流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從《史記》到《紅樓夢》,再到《文化苦旅》,從《舊約•約伯記》到《哈姆雷特》再到《哈利波特》,中西文學跨越數千年的作品皆收之腦中,書籍、戲劇、電影都有涉獵,不同於一般散文的寫作方式,帶有更多的評論性,也帶有更多的思考性,但卻不覺艱澀。

書中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書寫各種生活議題包括美貌、工作、教養、政治...等,提出大量資料佐證及闡述自己的想法。第二個部分則是分享藏書、讀書、翻譯、編輯、出版的歷程還有其中的酸甜苦辣。第三個部分談論珍•奧斯汀和張愛玲,著重在寫作手法的評論。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第一部分的議題,多半是正在經歷或即將碰觸的,作者所提出的獨到見解非常有故事力和穿透力,自成一套獨特的系統,字字句句都能附上大量有趣的資料做實證,每個人在這些貼近生活的議題上或多或少有些實際的體驗,因而形成自己的想法,也許是跟隨主流的,也許是表面的,也許是不完整的,兩相對照之下,能補足一些不足的想法,也能開創新的思維。

例如在〈五種工作與一種怠惰〉中,以翻成中文都叫職業的五個英文單字:  job 、  career 、   occupation 、   profession 、  vocation 來說明工作對應於生命的五個層次,從字的起源和原始字義及衍伸字義開始探討,區別出對工作的認知,讓人想起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標記著生理、安全、社會、尊重、自我實現的五層金字塔彷彿存在其中。比起勵志又哲學的大談特談生命境界、昇華自我的理念,這樣的切入點實在有趣,從文學出發,走著心理學和科學的路,最終到達哲學,看似迂迴,實則充實。而最後以一種怠惰反向加強自己層層堆疊的的描述,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同樣的筆法也見於〈五種聰明和一種最笨〉。

另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讀書不該學豬八戒吃人參果〉,如同篇名談的是讀書,而豬八戒吃人參果指的是《西遊記》第二十四回中,孫悟空和沙悟淨吃人參果細嚼慢嚥,但豬八戒囫圇吞棗,不知其味的橋段,帶出現代人求「快」的盲點,時間是公平易量化的,所以習慣以效率論成效,而在迷茫時代的人又總是害怕落後,於是醉心於速讀、快速學習這些講求速度的方式,而忽略了看清本質和目的的重要性,很多人讀書只為了讓讀過的書單洋洋灑灑,而沒有用心體會讀書過程中的美好,這不只在讀書是這樣,好比旅遊,也有人忙碌於拍照、打卡、分享,沒有享受,沒有體會,當了一個某某某到此一遊的人。

作者的觀察力和針砭力,提供一個高倍視野在顯微鏡下去分析我們日常碰觸的小事,即使與主流的價值觀相互牴觸,還是能開放的討論,清晰的論述,不強行說服,文字看起來是溫柔而剛毅,但即使她的筆是如此銳利,卻也不覺得是苛刻傷人的,反倒是能引起反思的。

讀《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猶如研讀論文,還是等級較高的  Systemic review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也是一篇篇好的研究,這些研究都有自己的背景,來自某個時代某個地區的特殊性,賦予作品本身不凡的價值,用以套用在現代的生活中,以前人的經驗來讓生活的的層次更加鮮明,透過客觀的觀察和驗證,從不同時空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件事。

在這同時也發現,自己的腦袋僵化的,視野是狹隘的,原來思考是可以這麼有深度,視野是可以這麼有廣度,深度和廣度架構出一件事的立體面,令人玩味。經由顏擇雅社長的筆,看見的是如此多面貌的生活。


關於後記


也是關於寫作,可以從模仿開始,或說從閱讀開始,然後欣賞,一心嚮往才會去模仿,接著風格探索,每個人終究有自己的靈魂,而別人的靈魂亦是取代不了的,在找到之前,寫寫寫絕對是練筆的最佳方式。因為喜歡寫作,更加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