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貳零貳零

作者:姚泓汎




你給我聽好。

1995年,從不知道那個你的背包會載滿紀念品和患難,踩著單車以為背的是燦爛,時光倒流二十年,沒有預感這樣的月黑風高。

2005年,走進浮誇的天空,多少迷幻的視野在閃爍,煙味揮之不去,然後怎樣,因為想哭而低頭,卻發現路一直都在。

2015年,好久不見的十年後,這陀飛輪擺盪的是心的距離,不如這樣吧,說句對不起謝謝,對不起的是你對過去的內疚,謝謝的是過去對你的淘汰,而如今可以了,即使全世界失眠,你還是能關上床頭燈,擁著穩穩的幸福入睡。給你,2016的你。

而我,2017的我,經過了四季,只想對你說,別怕,讓我留在你身邊,都陪你度過,那些夢想之外的醜陋,和醜陋醞釀的黑暗。換季之前,放下現實武裝的沉甸甸盔甲,換上披風,去飛。到那個雲裡的高度去看,從前愚蠢的我們,漸漸成為我們自己瘋狂的朋友,我與你常在。
悲傷的時代,絕望的世代,就用高風險的特立獨行,當世界清明的腦,和清澈的眼睛。

還有找個相信你的人,過貳零貳零。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小傢伙的日常劇本(十六)

作者:姚泓汎



我在的時候,小傢伙總是要我幫她洗澡,別人要幫她洗都會被強硬拒絕,心裡暖著她願意這麼黏著依賴著,也就珍惜著還能幫她洗澡的每次機會。

抱著她進浴室我問她

「為什麼妳喜歡把鼻幫妳洗澡阿?」

「因為你每次都給我隨便洗一洗就好了,我就能快點去看電視,別人洗都要洗很久。」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雜,碎。十二樓。


作者:姚泓汎



我很討厭住在十二樓的住戶,他們總是進進出出,頻繁到不像正常人進出的頻率,因為頻繁的進出,電梯很常停在十二樓,而我住在一樓,機車停在地下一樓,汽車停在地下三樓,等電梯,很煩。

曾經覺得這麼頻繁的進出可能是毒窟、淫窟或是神秘宗教團體大本營之類暗無天日的地方,有次忍不住好奇心坐上十二樓一探究竟,從一樓上升到十二樓的期間心跳越來越快,在門打開的瞬間屏氣凝神,但卻像一盆水澆熄一團烈焰般的失落了,十二樓有兩戶,兩戶門口都有一個特大的鞋櫃,除此之外,鞋櫃外的地板還放了不少鞋子,兩戶都是,直覺這兩戶肯定都住了不少人。

常常看到電梯停在十二樓,然而在搭電梯時遇到十二樓的人,印象中只有三個,但三個人都遇過好幾次,彷彿十二樓其實一共只住了三個人,只是他們都超愛買鞋子,或是他們其實是蜈蚣精,偶爾轉換成人形出來曬太陽,至少確定不是吸血鬼家族。
三個人中有一個是六十歲左右的婦人,她很愛買菜,每次看到她都提著一包菜,會有一把蔥長長的露出袋外,多半是從外面回來,當我準備下樓時,跟著我下樓再回到十二樓,之所以知道她住十二樓是因為,除此之外都是在等電梯從十二樓下來,到樓時,看她匆匆的提著菜走出,一樣有一把長長的蔥,不管回家或出門,都提著菜。第二個人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也是我最常遇見的,他總是一副喝醉酒的樣子,但可能其實沒喝酒,這是臉曬傷,至少身上沒酒味,他人算不錯,有人遠遠跑過來要趕電梯,會按著開門鍵等人,像我通常假裝去按開門鍵其實是按關門鍵,如果電梯裡沒人的話。第三個是三十歲左右的女生,我不喜歡她,她都把機車停在地下一樓電梯旁的空地,社區明文規定停車格以外的區域都禁止停車的,就為了自己方便對規定視若無睹令人無法接受。
他們有多常進出呢?有一次朋友到家裡作客,我要騎車送他去捷運站,在門口看到電梯停在十二樓,等電梯下來的時間,就跟他說了十二樓的故事,等到了地下一樓準備騎車時,發現有東西忘記拿又得回到一樓,走到電梯處發現電梯已經往上了,我開玩笑的說要不要賭它要去十二樓,結果真的停在十二樓,默默的等電梯回到地下一樓再搭到一樓,出電梯時看見電梯又轉往下跑,想說只是拿個東西很快就好,於是先按了下樓鍵再進去拿東西,等到拿好東西發現電梯又往上到十二樓,才回頭往下,那段時間我們討論了十二樓一些神秘的可能性。根據自己不是很詳盡的統計,準備搭電梯時,有六到七成的機率停在十二樓。

每次等電梯遇到十二樓魔咒時總是心情差,但偶爾也有小確幸。有次騎車出門買東西,把東西放著就要開車去上班,在地下一樓等電梯時,遠遠看到亂停車的十二樓女子騎到電梯旁,這時電梯門打開,她喊了一聲等我一下然後快速停車,我則快速按下關門,再按一樓,想了想,再多按了十三樓,電梯一到一樓我又按了下樓鍵,電梯從一樓上升到十三樓、開門、關門、再回到一樓的這段時間,用最快速度開門、放東西、換褲子、穿襪子、拿背包出門,一出門看到電梯已經到一樓,電梯門已經打開準備關起來,來不及穿鞋子就衝去再按一次下樓鍵,然後轉身回去鎖門,鎖好門,電梯門又再度要關上,趕緊又衝去按下樓鍵,再轉身拿鞋子走進電梯,按一下地下三樓,然後把鞋子穿好,到了地下三樓,我站在電梯前看著電梯上升到地下一樓停住一下,接著開始往上升,嘴角不禁一笑,心中一股暖流通過,我知道它要去哪裡。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貳零壹玖

作者:姚泓汎




你給我聽好。1995年,從不知道那個你的背包會載滿紀念品和患難,踩著單車以為背的是燦爛,時光倒流二十年,沒有預感這樣的月黑風高。2005年,走進浮誇的天空,多少迷幻的視野在閃爍,煙味揮之不去,然後怎樣,因為想哭而低頭,卻發現路一直都在。2015年,好久不見的十年後,這陀飛輪擺盪的是心的距離,不如這樣吧,說句對不起謝謝,對不起的是你對過去的內疚,謝謝的是過去對你的淘汰,而如今可以了,即使全世界失眠,你還是能關上床頭燈,擁著穩穩的幸福入睡。給你,2016的你。而我,2017的我,經過了四季,只想對你說,別怕,讓我留在你身邊,都陪你度過,那些夢想之外的醜陋,和醜陋醞釀的黑暗。換季之前,放下現實武裝的沉甸甸盔甲,換上披風,去飛。到那個雲裡的高度去看,從前愚蠢的我們,漸漸成為我們自己瘋狂的朋友,我與你常在。

悲傷的時代,絕望的世代,就用高風險的特立獨行,當世界清明的腦,和清澈的眼睛。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雜,碎,噹噹噹。


作者:姚泓汎



在平交道前放慢車速,直到停止在已經放下的柵欄之前,而後又有一堆機車簇擁往前,包抄在車子左右,在平交道的另一側佔滿人群,望向右側,手裡拿著估計價值不菲的專業相機,引頸期盼,周遭迴盪著的是急促的噹噹聲。

離開高雄很久之後,幾乎忘記這種極度放空,在平交道前望著柵欄,看著火車急嘯而過的感覺,那瞬間時間像被斷開,兩側柵欄之間在加速,其他的都是靜止的,直到柵欄升起才回到真正的世界。

那是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一天。

對於鐵道並沒有狂熱的追逐,但在青春路上卻有大片風景鑲嵌著,多半在高雄、鳳山和大寮間往返。

記憶最深的是普快車上的晃動,列車走得很慢,各種電影情節般跳車還有跟火車賽跑的傳說都曾聽說過,普快車廂是沒有門的,會有一條鐵鍊形式上的阻隔車廂內外的世界,裡面的世界總是熱氣騰騰,車廂裡沒有冷氣,窗戶都是開的,頭頂上也有電扇在轉著,依然驅趕不了被擠出的熱氣。而車廂外是慢速退後,晃動的世界。

也不記得哪個時刻起就看不到普快了,是在匆忙趕區間車的日子中偶然發現。那時在高雄火車站前補習,都是九點下課,最接近的兩班車是21點18分和21點39分,21點39分的車總會被成群的下課學生塞爆,為了趕21點18分的區間車,就得一下課就從九樓走樓梯,邊跑邊跳,離開補習班的大樓,跑向隔壁的車站,進站,上車,喘息。

來不及的時候,站務員就把閘門打開,在遠方就看到他揮揮手示意直接過去,到了下車那站再補票,他們也不會刁難,這是學生的日常,也是他們的日常,彼此都習以為常。

有時搭到鳳山站,有時搭到後庄站,鳳山是大站,要出站時總有長長一排的人要補票,後庄站則渺無人煙,通常到站後都沒有站務員,閘門開著,有個鐵盒,只要自己把車票放進鐵盒走出站即可,至於沒有車票可以放的,就對空氣說聲謝謝走出去。


最後一次搭車是高中畢業後到指考前,結束衝刺班的那一天,對心儀的女生告白失敗之後,一起走到二樓閘門前,我進站而她留下,不再回頭的走向月台,那時沒有淚。

後來再回到火車站,是因為當兵懇親假收假的集合地點在後站,這時就有很多淚。

多年以後,沒有平交道了,沒有噹噹聲了,沒有窗外退後的建築了,不用教小孩停看聽了,把回憶藏到地下去,還是繼續前進。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混世魔王毛澤東》:劉曉波對毛澤東及毛時代暴政的批判


作者:姚泓汎



說起毛澤東就想起「風從西邊吹來,猜人名」的骨灰級笑話,然而真真實實的那位毛澤東對中國及世界的所作所為,就不是那麼好笑了。

書頁間,有種既視感,那座動物農莊裡的豬不知在何時已從四腳走路變成雙腳走路,身旁簇擁的狗群驅趕無知的羊群,喬治歐威爾筆下的悲劇又再次發生,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難理解,史達林和毛澤東的獨裁師出同門,一脈相承。

喬治歐威爾的筆尖沾的是隱形墨水,而劉曉波的筆尖處處見血。從「混世魔王」四個字就明白揭露劉曉波對於毛澤東的批判力度,意外的是劉曉波的文筆有刀刀見骨的尖銳,卻沒有毫無起伏的堅硬,讀來甚是藝術。

兩次世界大戰間的混亂夾雜了各式獨裁,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史達林和毛澤東的共產獨裁,彼此利益和權力的糾結已經編織成網,還有和民主國家之間的衝突和算計,寫出了屍橫遍野的悲慘歷史。

多少人假藉社會主義之名,行獨裁極權之實。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思想皆有嚴格的辯證,詳細精準的對他所用的詞語定義,並且闡述在什麼樣的背景和條件下產生這樣的思想,而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事實上已不是馬克思風格的輸出,簡化背景描述和嚴格定義後的簡略思想版本,已經很容易被誤解,再者,毛澤東在這簡化的版本之中只擷取了階級鬥爭,讓階級鬥爭從手段變成目的。

這樣的手法惡劣但有效,尤其操縱的對象都是一些沒有思辨能力底層百姓。這又有種既視感,各種標題殺人、斷章取義、帶風向的新聞,都是如此,歷史影響生活,生活重演歷史。

歷史都是活的,所以劉曉波說毛澤東還未死去。繼任的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是一黨獨裁的受益者,反文革和反毛澤東的改革也只能止於清算毛澤東派的黨羽,而不能清算一黨獨裁這個背後真正的原因,因為利益和權力藉由此生,而到了習近平,則是開始看到到一黨獨裁到一人獨裁的帝制樣貌。

共產獨裁對世界的傷害遠大於法西斯獨裁,不管史達林的蘇聯或毛澤東的中國,看似都是與民主政體站在對立面的,卻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寄生於同盟國,而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卻始終在民主國家的對立面。再者,共產獨裁掌握經濟命脈,集權程度更高。法西斯獨裁從興起到被殲滅不過數十年的事,但共產獨裁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依然左右世界局勢。

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國為過去的靖綏帶來的後果道歉,俄羅斯為對世界造成的災難道歉,世界各國紛紛反思,但天安門上的畫像依然高高掛,如同台灣島上的獨裁者蔣中正,畫像、銅像隨處可見,實在悲哀。

毛澤東壞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果沒有過人的本領也難達到,只是過去都是過去,過去的血乾成血印,抹去不了曾經,但跨過它成為新的腳印卻是不得不。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阿里鐵軍》:地表最強互聯網銷售部隊精實鑄鍛法


作者:姚泓汎



剛好馬雲就在九月宣布一年後要接棒,阿里巴巴這個霸王物種會如何演化,絕對是商業生態鏈的關注重點,也幾乎是全世界注意的焦點。 印象中,阿里巴巴的壯大是沒什麼印象的,從淘寶搭上光棍節的大放異彩,從各式的馬雲語錄充斥各種媒介,從那些聽來的乞丐乞討也刷手機條碼的行動支付傳說,慢慢拼湊出一個商業帝國的面貌。

書裡寫的是阿里巴巴一些傳奇人物的故事,有基層的員工,有管理級的人物,他們從無到有打拼的點點滴滴,時間軸上的推移看出阿里巴巴日漸壯大的脈絡,這些故事的編排也是在點出阿里帝國從創立到今天的成長和所經歷的困難。 成長總是伴隨新產生的問題,公司從小變大,員工從少變多,漸漸會遇到的問題,這可能都是在每個公司發展的過程當中會遇到的,重複的克服新產生的問題,漸漸把公司推向高峰,這些故事是我們能借鏡的。

 「企業文化第一,價值觀第二,其次是能力。」這是阿里巴巴招募直銷業務的準則,其實這樣的觀點聽來就像是虛無縹緲的口號,心裡知道它的確是很重要的核心理念,但在日常觀察中,就是每家公司都很會喊,網站首頁都很會放,可是到底有多少公司在實際執行上,真的匯集出這種忠貞不二的認同,其實大家也心知肚明。

從一開始的獨孤九劍「創新、激情、開放、教學相長、群策群力、質量、專注、服務與尊重、簡易」到後來的六脈神劍「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其實都很適合大圖輸出貼在牆壁養灰塵,但阿里巴巴卻是很紮實的列入考核,比重高達五成,考核表分成一到五分共五個等級,各自有具體描述的行為準則,做到什麼行為才能拿到什麼分數,很具體的把空虛的口號轉化為實際的行為。

乍看之下覺得好像很誇張,深入去想卻想起《羅輯思維》180集中,黃執中說了兩段話,「我們的目標是要在透過高度團結的創新,與充滿戰略優勢的設計下,取得全球太空工業的領先地位」和「未來10年,我們的目標是把一個人送上月球,再把他活著帶回來」,相信後者的太空工業會有更好的發展,而後者就是1961年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所發下的豪語,如果他當時的發言是前者會不會就沒有1969年登陸月球的事情發生? 口號都是虛幻的,聽不懂那就直接去做可以得到五分的那件事。

能成功建立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都能有非凡的成就,例如《惠普人才學》提到的惠普精神,透過什麼方式去建立文化,還有徹底的執行和長久維持才是重點。

有別於惠普精神和煦的溫柔,阿里鐵軍苦大仇深又披荊斬棘的硬底形象又是截然不同的樣貌,他們傳統的努力型態跟衝在浪頭上的商業型態又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這很有趣又有種不能說的不正確,張忠謀、郭台銘這些典型成功者焚膏繼晷式的奮鬥史相對接近阿里鐵軍的精神,但在「勞基法世代」其實是飽受批評,淪為世代鬥爭的幹話,但在他們打拼的年代或許很剛好可以鑲嵌進1999年大陸正要起飛的背景中,完整的解釋鐵軍的黃金年代。

在經營和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總有一些問題和困難是每間公司都會遇到的,這一則一則的小故事,可能都是企業瓶頸時的錦囊妙計。不久前還在思考,以每月業績當作奬勵標準時,總是會遇到月底為了達標的灌水業績,或是將業績集中在大月而產生的大小月業績不平衡狀態,很恰巧就看到阿里巴巴解決的方式,將業績奬金延後發放,次月業績決定上個月業績奬金的發放比例,才能一直延續業績的高峰。

後來的淘寶、支付寶都有了更好的表現,但也不得不說,在阿里巴巴創業初期的阿里鐵軍所打下的基礎,是後來開枝散葉的養分。這些血淚成書,是本歷史書,也是本工具書。